新闻中心

用“智能制造”提升“中国速度” ——来自“张雪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报道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2017-12-13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吴可超

       已是初冬时节,在中车唐山公司铝合金厂,恒温恒湿的厂房环境,依然如春天般宜人。张雪松和朱宝利、罗鹏等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正在研究车体打磨机器人的工作行程。怎样缩短这个行程,减少机器人打磨动车组车体侧墙的往返时间,张雪松和工友们拿出了不同意见。“争论很常见,我们注意保护每个人的创新思路,不教条、不搞一言堂,这样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1+1大于2。”

       “张雪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置在厂房内的一角,张雪松和工友们可以在工作室研究技术攻关,搞些培训演练,出门就是车体总成生产线,直接现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这两天,张雪松正忙着带领工作室团队,着手研究铝合金车体“智能制造”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张雪松认为,中车唐山公司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要紧跟“智能制造”的步伐,尽管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已经生产了十多年,技术非常成熟,但面对新产品新车型,还是有很多能够再提升效率、减少劳动强度的空间,“比如用机器人以及一些其他的智能自动化设备、工装进行工艺化的升级改造,既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也能获得提高。”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党的十九大代表——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雪松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不仅积极传达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而且扎根一线,带领工友们一起把科技创新贯穿于头脑当中,用创新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探索和推广“智能制造”,减轻职工劳动强度,让“中国速度”在高铁工人手中再提升。

       张雪松说,作为产业工人,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带领更多的工友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和大家在创新路上一起加速,才能引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迈向新时代。张雪松认为,人才培养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必须要素,每一列动车都凝聚着无数产业工人的智慧与力量,“在我们生产当中更注重培养新的大国工匠和技术能手,将个人的一些经验和绝活传授下去、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学到新技术,被我们的工匠精神所感染。”张雪松表示,将依托他的工作室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带领大家从过去的高速度增长调整为高质量增长,“我理想中的蓝图目标是为我们国家生产更快、质量更好,乘坐更舒适、更安全的高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