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秉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的产品研发路线,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逐步建成“开放、协同、一体化、全球布局、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格局。
新中车以来,勇当改革的先行者和试验田,先后开展两轮科技体制改革,其中第一轮改革(2016-2018)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第二轮改革(2019-2024)搭建了“两纵两横一贯通”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有效支撑产业创新,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
立足中车战略需求,设立了中车研究院、信息公司、国创中心、启航公司、重庆公司等平台公司,统筹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基础前沿共性技术研究,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了由2名工程院院士、5名首席科学家、38名中车科学家领衔的4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了包括国家级研发机构(11个)、行业级研发机构(19个)、海外研发中心(18个)、中车专项技术研发中心(17个)等多层级科技创新平台。截至2024年底,主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82项、行业标准292项、团体标准180项,制定发布中车技术标准604项,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114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2844项,其中授权有效发明专利17537项,占比超过50%。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99项(含金奖14项、银奖13项),持续扩大行业话语权。连续多年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达到6%以上,为推动“双赛道双集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中车作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领军企业,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三个排头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布局和研究,发挥好出题者、引领者、攻关者职能,勇担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自顶向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兼顾短期、中期和长期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统筹部署年度科研项目、重大协同创新项目、原创技术十年培育专项等科研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引导全社会优势科研力量深入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挥中国中车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建立重大专项统筹推进机制,坚持技术协同研究、平台联合开发、能力共商共建、成果共创共享,优化协同创新机制,采取多元化的协同方式,推动创新资源协同利用。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中车持续推动轨交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智能、绿色、安全、舒适、便捷等技术发展方向,持续推进基础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高标准打造“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新格局。依托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积淀,延伸发展以风电装备、新能源商用车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装备,构建起装备制造从器件到部件、再到整机的完整技术链和产业链,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与轨道交通装备融合发展。高效率推动数智绿色赋能新质生产力。搭建“一张网、一朵云、一平台”数字基础架构,建立数字化转型成熟评估模型。制定数智转型总体工作方案,推动研发数字化体系建设,以“龙头牵引”作用拉动“研产供销服”全业务链转型升级。系统制定中车“145N”人工智能总体方案和“14468”发展架构,统筹建设中车“斫轮”大模型,推动数字技术和业务发展全面融合。坚持“6G”理念,遵循“16346”工作方针,建设“碳+研发”体系,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深度融合,支撑公司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相继发布成果转移、尽职免责、基础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工资总额单列、协同研发专项奖励等系列制度,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一套包含“投入要素、过程管理、产出效果”三个维度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效能量化评价走深走实。涵盖岗位分红、员工持股、股权跟投、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计划积极实施,激励方案覆盖8000余人,科技人员更有获得感、积极性。重大科研项目绩效跟踪评价机制广泛实施,成果应用、后续产出、科技影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匹配,“高质量”导向更加明显。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中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工作要求,聚焦创新资源显著集聚、创新体系显著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效率显著提高、创新成果显著转化“五个显著”要求,构建全面支撑“一核两商一流”战略定位和“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创新体制机制,支撑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全面领先、全链领跑,清洁能源装备全面先进、全链领先“四全目标”实现,加快原创技术供给,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撑以科技强企助力科技强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中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