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民日报:中国华电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做强做优

来源: 2011-09-09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央骨干企业,近年来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华电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探索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子,努力发挥主力军作用。
 
  经济社会新发展对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成绩巨大。发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底的5.17亿千瓦增加到  2010年底的9.6亿千瓦,年均增长近1亿千瓦,相当于每年增加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电力装机。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绿色发电装机容量所占比重超过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4,其中水电、风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科技环保成效显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电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总体上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电源供应瓶颈,为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电企业特别是燃煤发电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是环境保护的压力持续加大。世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低碳高效已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流。我国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以及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这给发电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带来巨大压力。二是一次能源的制约不断增强。我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近年来火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电煤供应和铁路运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不改变当前火电占比过高的电源结构,我国电力供应将很难支撑“十二五”经济发展。三是发电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受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影响,近3年来,发电企业普遍出现巨额亏损。由于电源结构布局不合理、火电企业经营困难、水电来水偏少和高耗能产业电力需求上升,今年以来我国东部部分省区出现了少有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另外,由于主要靠负债自我发展,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经营风险不断累积。这表明,单纯依靠规模扩张拉动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发电企业优化结构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实现战略转型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华电按照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着眼企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创造可持续价值的理念和“转方式、调结构、推创新、提效益”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战略转型。
 
  由规模带动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产业,其发展应当适度超前,但又必须与市场、资源、环境等相协调。因此,必须推动电力企业从外延式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质量提升,着力发展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的项目。首先,严控投资风险,梳理、优选前期项目,停建、缓建发展前景不明朗、预期效益差的火电项目。其次,严格落实资本金回报率,设定投资门槛,以回报率保证发展质量。第三,调整资金投向,保证发展质量。坚持“三个优先”:具有良好盈利能力的项目优先建设,符合结构调整布局的项目优先推进,符合技术创新、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优先扶持;做到“三个统筹”:统筹好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统筹好外部条件和工程建设,统筹好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和环保“五要素”的关系;守住“三条底线”:不盈利的项目不能上,外部条件不落实的项目不能上,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不能上。
 
  由单一产业支撑向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转变。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产业链竞争,谁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谁就会形成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中国华电按照“电为主体,煤为基础,产业协同”的发展思路,沿能源价值链上下延伸产业链,着力培育发电、煤炭、金融和工程技术四大产业板块。一是协同建设产业集群。着力在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建设一批煤电一体、煤电化一体、电港一体的集群项目,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规模集聚、资源集约、优势集中、效益集显的产业格局。二是协同发展煤炭产业。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在资源富集区域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煤矿,提高电煤保障能力。三是协同发展金融板块。拓展金融领域,创新运作机制,构建与集团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金融平台。四是协同发展工程技术板块。抢抓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重工装备、电力自动化、新能源技术以及智能电网等领域形成优势产业。
 
  由高耗能、粗放型向低碳型、精益型转变。不断加快电源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清洁高效能源。加快水电开发,加快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开发;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稳步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同时,优化发展火电,6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效环保机组成为主力机组,建成了全球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国内最大的分布式电源项目和发电集团中装机最多的天然气发电机组。目前,水电、风电、燃机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200万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25%。二是狠抓节能减排。几年来累计关停小火电619万千瓦,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关停目标。广泛应用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单位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比公司成立时分别下降76%、61%和50%。三是加强精益化管理。以星级企业创建为载体,深化对标管理,优化主要指标,供电煤耗较成立时下降近50克/千瓦时,节约标煤1000万吨。四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承担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关键技术研究等6项国家“863”计划及国家支撑计划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及装备成果。
 
  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转变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经营的思想观念,突出经营业绩导向,推动公司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注重向存量运营要效益。狠抓“三电”、“四煤”、成本控制等经营要素,着力提升运营企业盈利能力。2010年公司煤机利用小时同比上升383小时,增幅居同行业前列;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比全国增幅高10个百分点。清理无效、低效的投资和参股项目40多个。注重向项目发展要效益,加强设计优化,提升机组性能指标。注重向市场要效益,加大营销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由立足国内、自我建设向内外拓展、建并结合转变。根据我国资源、市场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印尼、柬埔寨、俄罗斯等国家投资建设多个电源项目,工程承包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发电运营板块90%以上的合同额来自海外,初步形成了投资开发、工程承包、技术服务和国际贸易“四轮驱动”的海外发展格局。同时,抓住资源整合、企业重组的市场机会,积极推进资产并购,优化资产结构布局,加大对煤炭资源、清洁电源、东部沿海火电的并购力度,优化企业资产布局,努力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探索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新路子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预计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到2015年将达到14亿千瓦,到2020年将达到18亿千瓦。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发电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子。中国华电作为中央骨干发电企业,将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造可持续价值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调整结构,注重提升效益,着力做强做优,全面履行中央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
 
  着力打造价值华电。把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企业的根本追求。一方面,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热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着眼长远,摒弃片面追求规模而不计投资回报、重视资产总量而忽视质量效益、强调外部环境而忽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和风险防范,真正实现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相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筹、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协调,不断增强企业持续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能力,实现基业常青、永续经营。
 
  着力打造绿色华电。抓住当今世界低碳发展的机遇,坚持走节能、环保、高效发展之路,优化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火电,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形成水火互济、风光并举的电源格局。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通过应用新的节能技术工艺、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以及碳交易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再循环、再利用,不断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着力打造创新华电。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能源和电力格局调整以及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以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加强对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推动电力产业技术及装备水平升级。同时,大力推进管理创新,逐步消除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进经营管理精益化、基础管理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文化管理人本化,着力打造国内先进、与国际接轨的特色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着力打造幸福华电。把以人为本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使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加强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畅通员工成长通道,建立正确价值导向,培育优秀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面施展、工作热情充分迸发,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本文摘自8月29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