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湖南日报专版】 锻造大国重器 擦亮中国名片

来源: 2022-03-14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车株机公司全体员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在科技创新能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化经营等方面跨越发展,成绩喜人。

坚持创新驱动,建平台、攻技术、促转化,中车株机公司建成国内行业唯一的三个“国字号”实验室,创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装备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研制各类新装备新产品260余款。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勇当中国装备“走出去”先锋,中车株机公司在海外投资设立10余家分子公司,累计获得超过100亿美元海外订单,产品和服务实现六大洲全覆盖,成为轮轨上靓丽的“国家名片”。

彰显“龙头企业”担当,中车株机公司带领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340多家企业,在2021年实现产值超过1300亿元,推动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锻造大国重器  擦亮中国名片

——中车株机公司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火车头效应”

李永亮  吴 镛  颜常青  张灿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赋予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嘱托湖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中车株机公司调研时强调,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强化关键节点质量控制,推动更多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走向世界。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勉励中车株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加强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品质,让中国装备更好走向全球。

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表示,中车将配强力量、配优资源,全力支持中车在湘企业发展,助力湖南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携手共筑“国之大者”,共同擦亮“国家名片”。

殷殷嘱托,切切期盼。

2012年以来,在周清和、傅成骏等新一届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株机人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再造新株机”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奋勇拼搏,接力奋斗,续写辉煌。

2013年,中车株机公司年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持续稳中向好,由高速发展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型。2021年,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市场需求锐减、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不利因素,成为中国中车旗下唯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调增过亿”的子公司。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当前,“火车头”作用显著,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不断壮大,集群企业340余家,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以中车株机公司为核心,湖南正加速构建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  强劲引擎

“将生产制造型企业纳入申报资格范围,使有智能化升级需求的生产制造企业与国家扶持政策无缝对接……”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提出了“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车株机公司始终将抓好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头等大事。

科技创新,平台为先。中车株机公司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秉持“面向市场、服务工艺制造系统”的技术创新原则,持续打造“五化”(平台化、模块化、简统化、标准化、设计工艺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

2015年9月,中车株机公司建成我国电力机车领域唯一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此后两年,中车株机公司又牵头建成“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车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沃土。

在刘友梅院士和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带领下、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努力下,中车株机公司掌握车辆系统集成、交流传动、重载运输、磁浮技术、车辆储能、铰接轻轨车辆、高速受电弓、超级电容等关键核心技术。

以磁浮技术为例。作为我国商用磁浮列车研制和推广运用的先行者,中车株机公司先后研制商用磁浮1.0、2.0、3.0列车,完成了我国磁浮交通从时速100公里提速到200公里、从短定子直线电机驱动到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进程,建立了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试验验证到商业运营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商用磁浮体系。

世界工业看欧洲。欧洲是全球轨道交通的发祥地,参与欧洲轨道交通装备建设是几代株机人的梦想。

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中车株机公司坚持“始于颜值、成于细节、终于品质”的设计制造理念,通过“定制服务”,打“差异化”牌,研发了多款适应当地环境的、满足欧洲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2021年5月,中车株机公司自主研发的双层动车组下线。这款动车组满足欧盟互联互通标准,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等技术优势,将于2023年在德国、奥地利等5国运行。

近年来,中车株机公司针对欧洲市场,先后研发中国首列出口欧盟动车组、中国首列出口伊斯坦布尔地铁车辆、中国首台出口欧洲多流制电力机车等新型产品。

创新驱动发展。中车株机公司还下线全球最大功率的24轴电力机车、世界最快米轨动车组、“零排放”氢能源调车机,顺利让“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跑上青藏高原。

据统计,10年来,中车株机公司研制各类新装备新产品达260余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株机造”沿着创新的轨道奋力前行,不断赢得世界同行的认可尊重。

全球发展   国家名片

“疫情之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具有提前的交付能力、快速的响应能力!”今年2月28日,墨西哥蒙特雷轻轨3号线安全运营一年,新莱昂州州长海梅·罗德里格斯对中车株机公司不吝赞美。

蒙特雷是墨西哥第三大城市,其轻轨3号线采购中车株机公司26列轻轨列车。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服务墨西哥,也标志着“株机产品”首次驶入北美市场,实现六大洲全覆盖。

轨道交通装备业从传统市场向更深层次、更高端的市场转型,国际化经营是必由之路。

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中车株机公司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加大“走出去”步伐。

落子海外,全球布局。中车株机公司先后在奥地利、马来西亚、印度、非洲、墨西哥等区域设立分子公司,在德国等区域设立办事处,主要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维修、保养、售后服务,以及进出口、国际贸易及投融资等国际业务。

研发力量同时外延。中车株机公司相继建立3个海外研发中心,并与柏林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系统提升开放创新能力。

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国际市场全面开花。2012年以来,中车株机公司新签海外订单是之前总和的约10倍,国际化经营指数达14%,位居国内行业前茅。

“市场向广度开发,创新向深度掘进。近两年,公司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国际经营成果丰硕、再创新高,新签订单31个,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产品出口覆盖六大洲。”中车株机公司总经理傅成骏介绍。

浩瀚的太平洋挡不住中墨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步伐。2020年12月,中车株机公司和香港公司联合体成功获签墨西哥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项目。这开创了中国中车总包业务的先河,这更标志着中车株机公司从高端轨道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向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的转型升级。

在国际化经营中,中车株机公司总结出“五本、四角色、三零三好”理念,即“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文化传译者、人才孵化器、产业推进器、社区好邻居;零缺陷、质量好,零投诉、服务好,零距离、感情好”,赢得世界各有关国家的赞誉。

在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一周年之际,巴方在感谢信中说:“中车株机服务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服务。即使在全球疫情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仍然可圈可点。”

2021年11月,中车株机公司为土耳其研制的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地铁列车,在试运行中跑出120.75km/h的速度,刷新土耳其地铁运行速度纪录。参加试乘的交通部长阿迪尔·卡拉伊斯梅洛卢对“中国制造”平稳、高速、高效、舒适的高质量优异性能,表示“由衷钦佩”。

从驰骋神州大地到阔步“一带一路”,中车株机公司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中国高端制造业在世界舞台散发着无穷魅力。

资源整合   加油换挡

2017年,中国中车集团整体定位调整,将超级电容、新能源汽车产业划至集团产投,由中车株机公司对中车洛阳公司、中车资阳公司进行业务重组。

中车株机公司“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产业,“再造新株机”。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由于外部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两家公司处于爬坡过坎,经营陷入困境。为摸清情况,中车株机公司派出专项工作组,进行全方位管理诊断。

经过研究分析,两家公司的症结主要是组织结构与市场机制衔接欠缺。做简、做专、做强组织机构,压缩重组企业管理层级,理顺业务流程与管理边界,实现职能管理扁平化、专业化、流程化,势在必行。

变革求新,大刀阔斧。洛阳公司管理部门从11个缩减至5个,生产单元从4个拓展至6个。资阳公司通过组织机构优化,减少管理部门3个。

在平移管理制度的同时,株机公司指导洛阳公司、资阳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多维度、多层面、全系统的专业管理经验对标。

精益预算、定岗定编、严把质量管控、优化薪酬绩效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新的管理模式在洛阳公司、资阳公司扎根。

一系列以强化市场竞争优势为主的能力提升紧跟其后。洛阳公司聚焦检修技术核心,优化完善检修技术体系,2020年实现由传统既有机车检修领域向和谐大功率交流机车检修领域转变;资阳公司搭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2020年获得HXN6混合动力机车型号许可与制造许可。

抓住机遇、市场拓展、提质增效……洛阳公司、资阳公司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经营状况不断向好。洛阳公司2019年实现扭亏,2020年实现盈利;资阳公司经营持续向好。

在帮助国家企业脱胎换骨的同时,一场跨国整合同步推进。

2020年4月,为更好地服务欧洲高端市场,中车株机公司完成对德国福斯罗机车公司100%股权收购,成为首个在欧洲拥有机车研制基地的中国企业。

中车株机公司对福斯罗机车公司进行全面系统诊断,制定了包括新车型研发、采购协同、文化融合等整合方案。

整合后的福斯罗机车公司焕然一新、生机盎然,2021年史无前例获得欧盟市场数百台机车订单。

“在新母公司的带领下,公司已开启新的国际篇章。”福斯罗机车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动情写道。

集群发展  勇攀高峰

“支持培育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持续提升我国最具全球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周清和多年来不断呼吁,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在中车株机公司的主导下,2019年初,12家业内单位联手成立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展开突破,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创新水平。

在“中国电力机车摇篮”株洲田心,有一个特别的时间单位叫“一杯咖啡的距离”。在这里,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结行业顶尖专家进行商讨技术细节;而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从配送走向总装可以按小时计算。

以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为例,全车近万个零部件,基本从周边300余家企业采购,有力地带动上下游企业生产。

受益于良好的配套协作,中车株机公司仅用18个月就完成双层动车组交付,比国际同行节省一半时间,让世界同行备感惊讶。

在中车株机公司的带动下,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整机制造、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汇聚340家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形成以百亿企业为龙头、十亿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集聚区。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持续壮大,2015年产值突破1000亿,成为国内首个突破千亿产值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2021年产值超过1300亿,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能够为全球轨道交通各类用户提供从轨道交通器件、部件、系统到整机、大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几乎覆盖行业所有领域,本地配套率80%以上,产业集聚度全球第一,整机及配套出口全国第一。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日渐提升,成为湖南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的“中国名片”。

岁月无声,见证传奇。

先辈们1936年打下“联合厂房”的第一根桩基挺拔傲立。几代株机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电力机车实现从常速到快速、从普载到重载、从直流传动到交流传动、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跨越。昔日的蒸汽机车修理厂,已跃升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制造商。

宏图绘就,再启新程。

周清和表示,面向未来,中车株机公司将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实现“七个新突破”,大力实施“倍增工程”,全力建设“智慧株机”,聚焦高质量发展,聚焦国际化经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当好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领头雁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湖南日报》3月12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