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岛日报]“中车四方”高度

来源:青岛日报 2016-11-08

猜想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未来,似乎是一种徒劳,因为这家企业的变化实在太快,而正是在极速变化之中,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达到了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是一家创新能力极为突出的企业,同时拥有四个国家级研发试验机构;

这是一家高端产品比例达到100%的企业,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和首列城际动车组均在这里诞生;

这是一家产品谱系极为丰富的企业,拥有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内燃动车组、高档客车、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和单轨车辆等全谱系轨道交通装备产品;

这是一家竞争能力十分强大的企业,研制的动车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4%,城轨地铁市场占有率达到18%。

时下,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正大踏步地融入“一带一路”,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进行全球布局,在海外已累计获得5000多辆出口订单,产品出口新加坡、阿根廷、美国等高端市场,与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的合作项目陆续实施。

“创新求变的速度,决定着企业的高度。这几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创新求变,实际上一直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展开,那就是时刻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盯紧需求、分析需求、挖掘需求,然后用我们过硬的创新能力、丰富的产品谱系、稳定的质量控制,不断地在高端市场创造有效供给,进行自我超越。”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经理马云双说。

两大耀眼的特质

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身上,有两个最为耀眼的特质:一是强大的创新能力,一是丰富的全谱系产品。

去年,作为中国高铁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成功,该动车组在13个技术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将成为中国高铁的下一代主力车型。今年10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首批三个项目中,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项目。截至目前,该公司在高速动车组领域已获得660多项专利,并主持或参与编制百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成为国内同行业当之无愧的创新“火车头”。

“自2004年以来,我们利用原有技术积淀,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创新升级。”马云双表示。“第一阶段是技术引进、联合设计阶段。以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合同为依托,锁定当时世界最先进、成熟的动车组技术平台实施技术引进。第二阶段是集成创新阶段。在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基础上,实现了列车速度等级、编组形式、综合舒适度等集成创新,形成高速列车自主研发平台。第三阶段是全面创新阶段。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开展了CRH380A新一代高速列车的研制,在低阻力流线型头型、高速转向架、铝合金车体、减震降噪、牵引制动等九大关键技术实现了全面创新。第四阶段是持续创新阶段。以更高速度条件下安全可靠运行、绿色节能、智能化等为目标,对系统集成、头型、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等系统实施进一步的创新,研制了更高速度试验列车、智能化列车、城际动车组、永磁动车组、高寒抗风沙动车组、中国标准动车组等系列车型。”

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步步为营地做到了“全谱系”。

十余年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累计投资53亿元,先后实施了五次重大技术改造,形成了高速动车组、城际市域动车组、内燃动车组、高档客车、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和单轨车辆等七大全谱系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平台,生产能力由企业成立初期的年产25型普通客车1000辆、调车机车150台,升级提升到现在的新造高速动车组1600辆、城轨车辆1000辆、高档客车300辆、动车组高级检修4000辆。

两个耀眼特质的形成,使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发现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上,总是快人一步。

以城际市域动车组为例。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际市域轨道交通装备形成了强大需求,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抢抓机遇,迅速搭建起中国首个城际市域动车组技术平台,形成了覆盖时速 100-120公里、120-140公里、14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5种速度等级,可以满足不同运营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城际市域动车组系列化产品,填补了轨道交通装备在城际领域的空白。

这些产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市场的高度青睐,先后获得了温州市域、广珠城际、长株潭城际等一批项目订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在高速动车组领域,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则拥有不同速度等级、适应不同运营环境的高速动车组谱系化产品,满足全球高铁的不同运营需求。其中,自主研制的国内首款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可以满足高寒、风沙等恶劣运营环境的需求,目前在世界上运营环境最复杂的兰新高铁投入运营;针对长距离客运需求开发的世界首创的卧铺高速动车组,目前在京广、京沪等线路上以“夕发朝至”模式独树一帜。

“市场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而且难以捕捉,如同射击场上的移动靶,而企业满足市场需求就像在打靶——你只有具备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和全谱系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研制能力,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精准地击中一个又一个移动靶。”马云双这样比喻。

高端定制的底蕴

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定制化生产。在企业接到的订单中,绝大多数都有个性化要求,例如,同样是地铁列车,每个城市都会根据自身特点展现自己的风格,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地铁车辆,也会因为在不同线路上运行而提出不同的要求。此外,企业还要时刻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地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十余年间,每一次大规模、个性化的 “高端定制”战役,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都无一例外地完成了。

百战百胜,缘于这家企业的深厚底蕴:拥有一支令人艳羡的水平精尖、梯次分布、各归其位、各自深耕的人才队伍。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管玉山告诉记者,企业目前的科技人才规模达到2135人,占全部员工的比例达到20%,“在这些科技人才中,包括集团级科学家、首席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技术专家、公司级技术专家五个层级,近300人的核心人才。”

在梁建英、丁叁叁等一批核心科研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汇聚在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研发人才,组成门类齐全的高水平研发团队,支撑起行业一流的仿真分析平台、试验验证平台,打造出产学研用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由他们参与的青藏铁路工程项目、京沪高铁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由他们研制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他们设计研发的高寒抗风沙动车组,摘得中国工业设计领域最高奖项“红星奖”金奖。前不久,科技部、国资委批复的全国首个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建设。

除了拥有一批业内顶尖的科研技术人员,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还有大批代表中国装备制造顶尖水平的“大国工匠”。

有人说,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不小心”就会遇到一个大师级工人。“中华技能大奖”这一国内技工领域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周勇,是业内赫赫有名的高铁电气系统调试专家,经他和他的团队调试过的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营里程超过14亿公里;宁允展是中国高铁首席研磨师,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 “定位臂”研磨的工人,手工研磨的精度达到0.05毫米;何建英是全国技术能手、企业首席技师,凭借高超的焊接技术成为大师级“焊匠”……

数十年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师带徒”的工匠传统绵延不绝,并且围绕技术工人的成长有一套独有的培育体系。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名师带高徒,言传身教,使每一位有追求、有情怀的“技术菜鸟”,都有可能沿着企业专门设置的“专家、资深专家、首席专家”晋升通道,成长为业内翘楚、技能大师。

如今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围绕着用户需求,已经形成一个涵盖研发、设计、技术、工艺、管理等所有环节的全员创新生态系统,在这一强大的创新系统支撑下,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用户需求,这家企业都能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马云双透露,“十三五”期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将建设数字化工厂,打造数据驱动型企业,目前已在研发、制造、服务、运维四个领域启动智能制造的应用。“有了更为强大的创新系统,必然会进一步拉近企业与用户的距离,一方面可以快速反应、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创造市场需求。预计到2020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市场空间广阔,但是,由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士、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企业参与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不断强化和完善创新能力、产品谱系、质量控制,努力创造有效供给,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