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元!几天前,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管益辉团队收到了2021年度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特等奖奖金。在车间干了31年,他没想到,自己竟带领团队拿到了大奖。
在今年的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表彰大会上,伴着热烈的掌声,胸前佩戴大红花的他略有些紧张地走上颁奖台,郑重地接过“奖金100万元”的红色奖牌。管益辉团队是此次全省仅有的获得决赛特等奖的两个团队(个人)之一。
“大家好,我叫管益辉,是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一名从事‘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生产制造的高铁工人……”作为获奖团队代表,他在现场分享了岗位奋斗故事。
管益辉是四方股份公司转向架分厂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技工系列高级工程师,担任“管益辉技能专家工作室”(中国中车金蓝领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管益辉与团队日常负责企业各种车型轴箱体数控加工和创新优化工作。
《高速列车轮对轴箱柔性加工技术与应用》,是管益辉此次获奖的参赛项目。轮对轴箱是什么?轮对轴箱是“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转向架的关键走行部件。如果说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的“腿脚”,那么轮对轴箱就相当于“膝盖”,把车体重量和载荷传递给轮对,起到减震、提升运行平稳度的作用。
2010年,公司启动轴箱体柔性加工生产线建设,管益辉被选为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加工操作、数控编程、优化创新以及员工培训等工作。轴箱体柔性加工线是全新的智能化生产制造领域。如何使生产具有“柔性”,是一项无法从国外专家处学习到的关键技术。白天工作学习,晚上做笔记、查资料,管益辉与同事们一起经过成百上千次地攻关与试验,成功掌握了该生产线的操作技术,实现了生产线提前投产应用,成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轴箱体柔性制造团队。
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研制时,轴箱体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即分体式轴箱体。分体式结构,在轴承孔处分为上、下箱体。检修更换轮对时,可大大降低检修成本,但加工难度极大。管益辉与团队攻克了动车组分体式轴箱体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发明了铸钢分体式轴箱体,创造出一种加工工艺、微变形控制工艺,量产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同时通过生产优化,节约加工工时,大幅提升了产能。目前,分体式轴箱体相关成果已获25项专利,累计创效4.65亿元。
近年来,管益辉与团队以轴箱体加工为核心,先后创造《轴箱体装夹先进操作法》、《轴箱体同轴度检测法》等先进操作法55项、攻关课题127项、获授权专利37项,提出改善提案230个,在生产中切实发挥了“金蓝领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效果。
“没想到我们工人也能和科学家一样,拿这么重的奖。”带领团队获得百万创新大奖后,管益辉说,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社会、企业对产业工人的重视,在中车,我们技术工人也感受到浓浓的“重创新”的氛围。
在四方股份,企业特别重视一线工人的成长,有明确的技能提升台阶:“5+3+3”体系,“5”是职业通道认定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层级,“3”是技师评聘的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三个层级,“3”是企业核心技能人才选拔的中车技能专家、中车资深技能专家、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三个层级。“这样大家努力起来,也有奋斗目标了。”管益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