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详细页面

一条巨龙翻山越岭——青藏机车运用纪实

发布时间: 2007-06-04 来源: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清澈的蓝天,洁白的雪莲花,美丽的格桑花,云中的雪山和神圣的布达拉。青藏高原上,由北车集团北京二七机车公司制造的青藏铁路调车机车牵引着列车在飞弛。二七职工用执着的奋斗,付出诸多的心血把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测     试     篇

2005年的春节前夕,喜讯传来,铁道部装备部通知二七机车公司制造青藏铁路调车机车。能为青藏铁路制造机车,为西藏人民做点事,激动、自豪、骄傲和感动,所有复杂的心情汇集在一起,已经难于用语言表达,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味其中的各种感受。

春节期间,二七机车公司就开始了紧张的青藏铁路调车机车总体方案研究。随海拔高度和当地气温的变化,机车在各个方面都要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把握高原地区的防雷、防风沙、防寒、防紫外线、环境保护的特殊要求。在生产制造中,二七机车公司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例如针对高原空气稀薄的特点,将机车散热器的片间距适当减小,增大风阻,提高散热功效。年底,二七人研制生产的金黄色的机车驶进青藏高原,为碧草蓝天的青藏高原送去一片彩云。

送青藏调车机车去拉萨,行走的路线是先从西宁到格尔木,再从格尔木到拉萨。此次去拉萨不仅仅是为了送车,更重要的是要在青藏线格拉段格尔木—不冻泉区间进行海拔高度变化柴油机性能参数变化的试验采集数据。试验地点为纳赤台(3573m)、玉珠峰(4161m)、不冻泉(4601m)等3个海拔点。

青藏高原这个世界屋脊,它高高在上的姿态今天终于被我们征服。我们从没有去过青藏,那里是心目中一块神秘圣洁的土地,因为那里气压低,听说对身体条件有要求,到那里会有高原反映、呼吸会较困难,身体健康的人到那么高海拔的地方都需要适应一下,特别是还不能在那里生病,感冒发烧这样平常看来小的疾病,对于刚刚到青藏的人来说就可能危机生命。青藏线西宁到格尔木段,这段的海拔还没有出现强烈的高原反映,开始时的兴奋和激动把一切都冲淡了。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边缘,格尔木的蒙语意思是:河流汇集的地方。进入市区前都是盐湖、碱滩,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世界是最大的盐湖,号称“盐湖之王”。出市区约150公里就是昆仑山,开始登上青青藏高原的第一阶梯高地,达到海拔4500米以下,直到翻越唐古拉,从山南羊八井4500米开始下坡到拉萨3500米。

列车继续向最高点唐古拉山前进,海拔越来越高,气压越来越低,高原反映也渐渐地凸显了出来。呼吸要深一些,动作要慢一些,快了就眩晕。一行的人中就有人因为动作太快而晕倒。带去的方便面全都鼓了起来,象一个一个的气球,泡着吃时,虽然用的是开水,但因为气压低水也不能彻底烧开,泡出的方便面还是硬的。最后只能喝一口温水,吃一口在格尔木买的藏族干粮。

青藏高原美丽的景色,源自它未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抬头看天,感觉天是无穷的高、无穷的远,象整个人被包裹在蓝天之中。铁路与远山之间是一片草原,还有结冰的水泊,在草原上有些许的藏羚羊和牦牛。

在到达实验地点的实验过程中,柴油机转速和功率提不上去,机车排气黑烟浓浓,尽快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最最迫切的。我们随即把所有技术人员汇聚在一起,展开了技术分析和讨论,问题症结找出来以后,大家立刻对机车各个参数进行了调整,经过一翻努力,调整后的柴油机工作明显改善,黑烟渐渐转淡,天空又变得清澈了,大家紧紧揪着的心,终于松了一口气,甚至欢呼了出来。为了保护这里灵动的生命,保护这片圣洁的土地,我们在设计时各个方面都很注重环保。这样青藏机车,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保证了翻越唐古拉山。

随着机车向唐古拉山口前进,高原反映也越来越严重,缺氧引起了头晕、胀肚子、厌食,大家都变得有些焦躁。面色憔悴,嘴唇发紫,面色也变成了绛紫色,最大的反映是身体也象方便面一样变胀了,肚子鼓鼓的,好像胖了一大圈,腰带都很难系上,弯腰很困难,摸不到鞋带。车厢里没有暖气,说是车停下后缺氧,点不着火,大家只好钻到被窝里取暖。

大家坚持着,坚持着,等待着跨越唐古拉山口,承受着身体上的带来的痛苦,考验着自己的意志,人定胜天,这是不变的定律。

我们要翻越唐古拉山口了。大家一边看着地图,一边看着海拔计,吸着氧,壮着胆,要勇敢的闯过这青藏铁路的最高点。终于“海拔5100、气压550,我们过了唐古拉山口啦!”我们通过了自己的“生理试验”。

翻越唐古拉,从山南羊八井开始下坡到拉萨。唐古拉山南麓暖和多了,太阳暖暖得照耀着高原。

到达了拉萨西站。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在山顶上矗立的布达拉宫!雄伟的布达拉宫,它建筑在座北朝南的山上,从山下直到山顶,白底基、藏红墙、金黄顶冠。山左右延伸成为环抱,与对面的山峦形成空旷的谷地,是现在的布达拉宫广场。青藏高原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心中充满了对伟大祖国的骄傲之情。在青藏铁路开通的历史时刻,有我们二七机车公司研制的青藏机车在这里发挥作用,贡献一份微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骄傲了。

服     务     篇

2007年4月6日二七公司召开技术工作会,会上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青藏车获得北车集团公司科技成果特等奖。这既是对科技人员的肯定,更是对二七机车公司机车的最大认可。

洁白的月光下有一朵永远的雪莲花,二七机车的售后服务人员很幸运地能够领略到她的风采。自去年3月份第一批来西藏售后服务人员,先后已经有10多名售后人员来到这里,每相隔一个月进行一次交替,圆满的完成了驻藏的售后服务工作。

他们住在离机务段很远的拉萨市的北郊,因为没有相应的公交车,每天到段方的这段路程是他们最感到头疼的。在那边要想找到合适的房子住也不容易,这个招待所是厂领导到那后预定下来的两个房间。同每个初次来到西藏人的反应一样,服务组的同志们也要克服各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

拉萨机务段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管理很严格。如果不是机务段工作的相关人员,其他任何人是不允许随意出入的。段内机车、检修、日常办公区也是井然有序,虽是新建成的机务段,却是很正规。售后服务人员每周都要检查柴油机的工作情况,转向架相关走行是否需要调整,电器室工作是否正常等影响机车正常工作的潜在问题。在检查柴油机时售后服务人员发现了一个细节:机车的柴油机很干净,没有任何一块不该有的油污存在,原来这是段方乘务员交接班的时候都要向接班人如实、准确地交待机车使用情况,运行状态,甚至精细到柴油机的每一滴漏油。

青藏机车采用了国内先进技术设计,段方的人员对它的一些性能、布线不是很熟悉,对一些电器线路不清楚,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头灯的灯泡也要等售后服务人员去给更换。国庆放假期间,段方一天就接连打了4个电话向售后服务人员询问机车有关问题,最后还是服务组人员赶到现场,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确保了机车正常运行。每次机车出现突发的状况,段方和服务组联系后,服务人员都是在一小时内到达段方,处理问题及时、准确,得到了段方的认可。

在西藏人的心里,我们的青藏调车丝毫也不逊色于美国进口车。青藏调车是先进技术的代名词,车上装有GPS定位系统。机车在途中的每一分钟运行,从北京就能监测。另外,司机室内安装了电话,确保了机车无论到达哪个路段都可以随时和段方等有关单位联系,保证安全。司机室内设计卫生间,这也足以看出设计人员注重环保的良苦用心。青藏调车的标牌、操纵台上都是标准的汉语说明,没有语言的障碍。拉萨段的乘务员都是从格尔木细心挑选上来的精英队伍,可以看出段方和二七公司对青藏车都是非常的重视,这些精英人员轻盈的操纵着青藏调车,从他们的微笑中,能使人感觉得到他们对机车的认可和珍惜。

青藏调车在线路上的这让我们看到了二七公司美好的明天,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让我们为自己的青藏车感到自豪,更为我们能为西部的铁路建设发展作贡献而骄傲。每当驻足,看到

在世界屋脊上,青藏调车在纯净的蓝天白云下和牦牛、藏羚羊驰骋奔跑。不必在意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有青藏车与之为伴,这些高原上的主宰者不会再感到孤独,尽情地享受着青藏机车为这雪域高原带来的勃勃生机。(候咏   杨博)

打印本页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