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信物|一台制动机背后的“初心”

发布时间:2021-12-16 来源: 浏览次数:6517
视力保护色:

信物传承,初心不变。穿梭时间的珍贵信物,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炽热记忆,铭刻了砥砺前行的厚重足迹,描摹出一代代中车人奋进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中车创业14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车四方所举办了“学史增信——红色信物 创新传承”活动。在现场,制动技术老专家讲述了一段50年前中车四方所成功研发国内首台空气—真空两用机车制动机背后的故事。

见证中非友谊  接下重任挑战

坦赞铁路是新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是中非友谊最有力的见证,至今仍享有“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的美誉。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非期间专门谈及坦赞铁路,提出要弘扬坦赞铁路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使中非友好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果实。

1971年,中国着手制造援助坦桑尼亚铁路的轨道列车,制造还没开始,就遇到了问题。当时,我国使用的是先进的空气制动机,但是坦桑尼亚、赞比亚的列车搭载的是真空制动机,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在坦桑尼亚坚持使用真空制动机的情况下,我国决定设计一款真空、空气两用制动机,解决技术不兼容的问题。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中车四方所丝毫没有畏惧,毅然决然接下重任挑起重担,第一时间成立项目组进行集中攻关。

克服重重困难  要做“中国方案”

真空空气两用制动机,在当时的世界铁道车辆运用中,只存于理论中。最初为了“省时间”,中车四方所科研人员直接借鉴国外设计方案做了一套样机,并在全国多地开展了大量试验。在四川、贵州等地的试验一做就是两个多月,最终试验结果证明,设计阶段发现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实际应用根本行不通。于是,中车四方所决定推翻现有方案,自主搞一个全新的“中国方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中国,科研条件仍然很差,研发过程困难重重。但中车四方所的科研人员心里都有一股不服输、不怕苦的干劲儿。在真空-空气两用制动机的研发中,大家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创造了多项新的技术。通过创新设计真空-空气转换阀和真空制动机阀,完美的解决了所有问题,让制动机所有的技术指标都达到要求。同时由于将原来老制动机的碾磨组装技术换成橡胶密封技术,整台机器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的8小时变成后来的1小时。

为了检验制动机中分配阀的性能是否稳定,中车四方所团队进行了上万次的试验验证。由于当时还没有能够模拟寒冷环境的试验室,为了测试分配阀在低温下的稳定性,中车四方所项目团队在冬天背着分配阀前往东北,在零下39度的室外做试验,最终得到满意的试验数据后,才真正的放心。

勇攀科技高峰  打造“隐形冠军”

不懈的努力终有回报。凭着这份严谨和专注,JZ-6型空气-真空两用机车制动机如期研发完成,并在当时大量运用在出口内燃机车上。有了这次经验,中车四方所进一步研制出第二代产品JZ-7型机车制动机。这款制动机将JZ-6制动机的真空部分去掉,改为纯操作空气制动。这是真正意义上国内第一种自主研发的机车制动机,可适用于内燃和电力机车。到本世纪技术引进之前,一直是我国内燃机车的主型制动机,目前还为大量的内燃机车(主要是东风系列)所采用。中车四方所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JZ-6型空气-真空两用机车制动机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JZ-7型机车制动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建党百年,中车创业140年之际,中车四方所将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牢牢掌握技术发展主动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中车制动打造成为自主创新的典范,为建设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中车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