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车四方高级技师郭锐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来源:凤凰网 日期:2017-05-12 浏览次数:6659

他是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领域的巧手工匠。从他和他的团队手中装配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1000列,安全运行超过16亿公里。

他是全国技术能手,被誉为“蓝领状元”,曾问鼎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并四夺青岛钳工状元,至今已获得5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他就是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郭锐。

从小梦想当钳工

郭锐出生于“铁道世家”,他的祖母、父亲都是四方机厂(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工人。从小耳濡目染,尤其是看着当钳工的父亲经常像变戏法一样制作各种物品,郭锐非常着迷。“我少年时期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钳工,比父亲更优秀的钳工。”郭锐说。

在父亲的眼里,郭锐从小就显现出手巧的特点,也是一棵钳工好苗子。他记得,郭锐9岁那年,有一天趁自己不在家,靠几件简单工具,一个上午就用铁皮边角料为家里打了一只铁桶,而且铁皮弯曲、窝边和咬合堪称完美,一点不输市场上出售的产品。

1994年初中毕业后,郭锐对父亲说要报考四方机厂技校,学当钳工。父亲起初不同意,想让他读高中。当时,社会上不少人把当工人与苦、脏、累、挣钱少、地位低、没出息联系在一起。不过,看着儿子坚决的样子,想着他那双巧手,父亲最后尊重了他的选择。

1997年技校毕业后,郭锐被分配到四方机厂液力传动分厂,从事机车车辆的“核心部件”——液力变扭箱的组装、试验工作。

他下决心练一手“绝活”。靠着钻研的狠劲和向前辈同事的虚心请教,郭锐钻研出了一套操作法——阀组端盖长孔研配刮削操作法,按照这一操作法,把镗床加工后的部件再进行手工刮削,大大提高了部件的合格率。

装配高铁“快腿”

2006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与日本川崎合作,引进200公里动车组技术,郭锐被调入位于转向架分厂,从事装转向架装配工作。

“我很高兴,因为有了更大的舞台。这不仅可以实现我个人的梦想,而且可以为国家发展高铁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那会儿大家都说,高铁搞好了,会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一个标志性产品。”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的核心部件,它好比动车组的“腿脚”,承载着列车的整车重量,还承载着列车的牵引及制动,动车组要跑得“又快又稳”关键看。郭锐所从事的转向架装配工序,则是核心中的核心。

一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的直接相关的部件就有上千个,装配尺寸数据记录有上万个。比如一个简单的螺帽,拧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讲究的,以保证它既不容易崩裂,也不容易松动。

“当初引进技术时,外方专家只会告诉你怎么装,但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装。涉及装配关键技术,更是守口如瓶。”郭锐说,不搞清装配数据、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就等于没真正掌握装配工艺。他决心自己试验摸索,短短两个月时间,他就和同事们突破了多项瓶颈难题,让外方专家惊叹不已。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大批量制造后,原来的装配效率跟不上进度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郭锐和技术团队结合不同车型转向架的装配工艺,组织高技能人才编制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作业要领书》,成为指导现场作业的标准性文件。

有一次,碰到了钢丝螺套难取出的问题。通过钻研设计,郭锐最后自制了专用工具,十几分钟就可以轻松将钢丝螺套取出来,成为公司的绝招、绝技。后来,他与技术团队还编制了《钢丝螺套施工通用标准》。

像这样的设计、创新,郭锐还有很多。他提出转向架组装落成“四点等高调整作业法”,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他改进CRH380A高速动车组轴承压装工艺,使压装曲线稳定性提高,轴承退卸返工率大幅下降;他设计的轴箱体装配工艺,使生产效率提高了近4倍……

2006年至今,他经手了时速200到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一次又一次地攻下掣肘转向架装配的难题。

为高铁名片增光添彩

“笨鸟先飞,我并不比别人更聪明,所以需要比别人更努力。”郭锐常说。

现在,郭锐拥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郭锐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郭锐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为带领一线技能工人创新攻关的平台。至今,他带出的徒弟,11人成长为高级技师,12人成长为技师,13人为中国中车核心技能人才,成为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线上的骨干力量。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完成了192项攻关课题,解决现场技术难题350多项,发明了140项应用在生产线上的“绝招绝技”,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在多个级别的技能“比武”中,郭锐也频频获奖:他四次获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2012年在山东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勇夺山东省钳工状元;2012年9月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钳工第7名,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获得青岛首届振超技能大奖……

“要让自己亲手装配的动车组跑得更快更好,为高铁名片增光添彩。”郭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