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
高端研讨+现场交流,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获各界关注
“国际同行企业研制下线一台新的机车车辆产品通常需要3年,为什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只要8个月?”2017年11月30日,各界代表聚首湖南株洲,参加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共同探讨中车株机的管理创新模式。现场会上,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获得了各界的关注和点赞。
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获好评
当天上午的交流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邵宁在讲话中表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短板,技术来源将成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抓自主的技术创新。他指出,中车株机公司的经验是综合性的,既包括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的创新。中国企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整体性的提升。
中国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在讲话中强调,中车株机公司能够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代表和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金名片”,得益于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方面积累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召开现场会,宣传推广和交流中车株机公司管理创新经验,就是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工信部等11部委《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激励广大企业与时俱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企业在科技、管理、商业模式及文化上不断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贯彻落实这些要求离不开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企业必须把管理和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与重视技术创新一样重视管理创新。在新形势下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稳增长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长期任务。
成为中国中车创新样板和典范
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在致辞中表示,株洲有鲜明的产业特色,最大的特色就是火车动力、汽车动力、飞机动力。其中,技术基础、产业基础、人才优势明显。“中国动力谷”的打造带来了高速的产业发展,带来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等的加速发展。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大洋在致辞时说,作为“大国重器,产业引擎”,中国中车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由“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中国高铁已经成为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中车株机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构建了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陈大洋指出,中车株机创新发展的实践,也是中国中车创新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在做《创新牵引、管理强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的民族品牌》的主题演讲中,从“为什么要创新,从哪里去创新,如何去创新,创新的下一站”等四个方面分享了中车株机在经营管理上的想法和实践。周清和指出,中车株机发展有两个轮子,一个是管理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两个轮子来驱动市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精。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在发表《绿色智能交通的发展》的演讲中说,制造业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推动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通过智能化来带动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快速发展,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驱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株洲在这方面优势比较明显。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要率先开展新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模式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形成中国的力量。
助推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冲刺2000亿
当天下午的交流会,株洲市市长阳卫国推介了株洲市的产业发展环境,中车株机分享了管理创新经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成骏介绍了中车株机国际化经营(五本)之道;会议还展示了中车株机全员绩效管理模式、中车株机“大安全”建设与实践、中车株机岗位标准化作业的实践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关专家就中车株机管理创新经验进行了解读。
近年来,中车株机先后开展了“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管理”、“提升高性能轨道交通装备自主研制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推进战略实施的全面绩效管理”等创新工作,并以此为驱动,推动企业实现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发展。
从该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来看,一是有效突破发展瓶颈,保持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显著增强企业品牌效益,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就此,周清和介绍,“公司自主研制了中国首台商用中低速磁浮列车,世界首列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这5年来的海外订单金额超过420亿元人民币,是上一个5年的6倍;在2015年,公司成功助推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突破千亿目标;获得创纪录的南非电力机车与维保订单,并首次将中国动车组打入欧洲市场,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金名片’等等,这就是创新驱动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从该公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推进战略实施的全面绩效管理”效果来看,一是提高了员工和组织的战略执行力;二是完善了基础管理平台,企业运营效率明显增强;三是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就此,周清和表示,基础管理的提升,不仅有效保证了公司稳步、健康发展,更为长远战略目标提供了原动力。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173.8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263万元等,这就是很好的说明。也由此,中车株机先后4次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未来,中车株机将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企业发展实际,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党建工作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为路径,在“十三五”期间,沿着以轨道交通装备为主体,以新产业和海外市场各占1/3份额的“一体两翼”发展目标,推动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冲刺2000亿规模目标。
此次经验交流会由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指导,湖南省株洲市委、市政府协办,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分别主持了当天上午、下午的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