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青在线“两会”特刊]中车株机新青年:把创新写在开往春天的火车里

来源: 2016-03-11

2016年2月25日,“中国电力机车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站在长沙磁浮快线的高架桥下,望着桥上正在试运行的一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列车飞驰而过,脸上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他不停地夸赞“年轻人了不起!”这款列车再过不久将投入载客运营,填补了中国中低速磁浮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运用领域的空白,而这款车正是出自于刘院士身边这群“80后”设计师之手。

在刚刚落幕的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大会上,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轨道交通装备工业设计团队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她们专门为地铁、动车组、机车等各类轨道交通车辆设计靓丽、时尚“衣装”。

今天,让我们一起透过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机)的两支青年创新团队来了解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如何华丽腾飞。

追梦贴地飞行的磁浮青年

2005年,日本爱知县的世界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开通运营,8mm的贴地飞行梦开始在中车株机公司萌芽。

为尽快启动中低速磁浮列车项目,中车株机公司力排万难,从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等专业领域以及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中精挑细选一批青年骨干,专门从事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工程的前期研究。

2008年的春天,中车株机教授级工程师刘豫湘带领这支磁浮团队坐到了西南交大的课堂里当起了学生,用两年多的时间扎扎实实学习磁浮交通系统相关理论知识,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做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设计研究报告。

“白手起家何其难!要成功研制出中低速磁浮列车困难相当大,更何况我们的设计室都是从基层岗位挑选的并无磁浮基础知识的年轻人!”刘豫湘表示。坚持成为了“80后们”在寂寞磁浮路上遇到的最大考验!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探索,2012年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它真的“飞”了起来,被命名为“追风者”的我国首列可投入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中车株机公司磁浮交通系统中心徐徐驶入人们的视野,我国由此成为世界第四个能够自主研制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国家。三年多后的2015年12月26日,中国首个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浮线路正式在长沙开通试运行。10年的破茧成蝶,见证的不仅是中车株机磁浮列车研发团队的成长蜕变,更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贴地飞行梦的华丽腾飞。

为中国“高铁”设计“脸面”的巾帼传奇

年轻的中车株机技术中心工业设计团队以雄厚的研发实力、拼搏进取的精神,在世界工业设计舞台上频频亮相,大放光彩,轨道交通装备工业设计实力世界领先。

“爱美是青年女性的天性,虽然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为自己梳妆打扮,但我们可以把最美的外观设计融入到产品中,让乘客第一时间感受到车辆的舒适和美”工业设计工程师吴霞介绍说。2014年9月底,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国际展会亮相,为业界带来绿色、智能的清新之风。这款列车的车身点缀了红色木棉花的中国水墨画图案,造型时尚大气,被誉为“最美有轨电车”,标志着中国高端轨道交通工业设计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出口土耳其安卡拉的地铁,设计灵感来源于土耳其的国宝安卡拉猫,土耳其国旗红色点缀整个车身,客室灵感来源于清真寺和土耳其传统几何图案,内饰材料采用绿色环保贴膜材料和先进工艺,大大提升了车辆的环保性和美观度,设计一亮相就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这款设计作品在2014年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大赛中从全球1561家企业的6037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征服了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红星奖”专业评委,最终荣获金奖。土耳其安卡拉地铁项目不仅是中国同行业在欧洲市场的最大订单,而且开创了中国向欧洲输出地铁车辆制造技术的先河。

凭借在专业领域多年卓越成绩的积累,中车株机公司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十佳创新企业”称号,并成功让我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花落株洲。中车株机工业设计中心引领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工业设计的创新,为改变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整体形象提升,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国门,树立“中国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机制培沃土 不拘一格育青年

当前,中车株机青年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六成,公司团委通过深化青年“学习提升、岗位建功、成长服务、工作历炼”四大平台建设,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引领青年肩负自主创新使命,为企业锻造了一支支过硬的青年创新团队。

翻开中车株机的发展史册,不仅仅只是“贴地飞行梦”赋予年轻一代历史的使命和担当,80载的历史长河中,中车株机一代又一代青年员工肩负的创新之旅星光熠熠。从1936年程孝刚和茅以新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在田心打下第一根桩基开启民族机车车辆工业梦想,到20世纪60年代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走上电力机车自主研发路,再到现在的21世纪初期,为国人“贴地飞行”梦和“绿色、智能”新理念而不断奋斗的80、90后,中车株机公司80载辉煌的背后总有永远不安现状寻求突破的新理念,总有一群敢想肯做能坚持的新青年。

“有了良好的机制,还需要有魄力,要敢于不拘一格,这些思想过硬、业务能力高超的年轻人,无论他来自哪里,只要能够为企业所用,我们都要给他平台,让他创出一片天地。”中车株机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说到。中车株机良好的创新机制已经成为培育高端人才的沃土,让人才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受益逐年显现,近年来经营业绩年年攀高,2015年带领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实现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国首个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说:“10多年前,中车株机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还是一个“追赶者”,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展适应国情、路情的持续创新,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引领者’。”

“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你们要加倍爱惜自己的声誉。”李克强总理2014年7月在考察中车株机公司时如是说到。正如总理寄语那样,如今中车株机公司有越来越多的“代表作”从这里走向世界。

 

( 作者:廖亚军 刘亚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