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记者 陈美淇 报道
自1992年株洲高新区成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迅速崛起,在十年的初创探索和十年的“二次创业”发展后,株洲高新区大步迈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十年。在新的十年里,株洲高新区首发创建了中国动力谷,站在已有的动力产业根基的基础上,在繁盛的经济之树的老枝脉络上发出了具有生命力的新芽。
老枝:三大动力产业持续发展
提起中国中车株机公司,很多人并不陌生,作为“高铁外交”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成员,中车株机公司被给予了很大期望。今年6月,国家工信部公布了2015年全国94个智能制造项目,中车株洲所新能源客车智能化工厂成功入选,让这个坐落在湘江之滨的企业再次受到外界关注。中车株机是湖南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中车株机公司不断在电动机车领域、城轨车辆领域、动车组领域进行实践创新。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简单的经贸往来到深度的文化融合,从卖产品到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升级。
中国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介绍,公司全面布局“一带一路”关键点,勇当“中国装备走出去、走进去的代表作”,先后获得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轨道交通装备订单,是我国第一个出口电力机车、双能源地铁工程车、城际动车组以及向欧洲出口动车组与轻轨列车的企业,还以21亿美元南非电力机车合同创造我国同行单笔最大出口订单记录。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助理、部长韩军说:“我们在马来西亚,通过在当地建立根据地,开展本土化经营,近5年株机公司在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达85%。在南非市场订单总额超过25亿美金。在执行马来西亚38列车组项目过程中,株机公司向客户提出‘制造+服务’的理念和方案,率先设立了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在海外的首家4S服务店。”
韩军介绍,近年来,配合“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做好“走出去、走进去”的代表,株机公司重信守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深耕市场,从游击战到阵地战;升级模式,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提升文化,从心灵契合到价值融合;联合出海,由企业战略践行国家战略。
除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两个领域,株洲另一大动力产业——通用航空也在持续发展。2014年,“山河”飞行表演队成为国内首支轻型运动飞机表演队,“阿若拉”刷新国内轻型运动飞机转场飞行距离纪录,成功引进全省首家飞机6S店,株洲航空产业出口基地升级为省级基地,实现航空工业总产值近100亿元,几个标志性事件使得株洲通用航空发展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