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以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而著称,这也是其“彩虹之国”的由来。非洲大陆的美丽风光和非洲人民的热情好客享誉全球,中车永济电机也慕名而来,但其不是观光,而是带着高端的电传动技术落户于此,随着中国高铁在非洲大地风驰电掣的运行,以一道流线型的靓丽风景为这个“彩虹之国”再增添一抹亮色。
一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功举行,非洲吸引了全球目光;随着中非装备展的高端亮相,中非铁路合作成为关注焦点;随着中国高铁技术助推非洲铁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中车与TRANSNET(南非国家运输公司)的合作,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杰出典范,让坦赞铁路铸就的中非伟大友谊在21 世纪绽放出更加辉煌灿烂的风采。
据介绍,南非目前是中国中车最大的产品出口国,也是中国中车出口模式最丰富的市场之一——不仅实现产品输出,还实现了技术、资本和服务输出;不仅实现了整车产品的技术输出,还实现了“ 整车+核心部件”的全产业链输出,为当地建立了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在声势浩大的中非装备制造业展上,一批中国优质高端装备集体在非洲亮相,装配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化牵引系统的动车、机车高端醒目。除了具有“中国血统”的中国标准化动车组,值得一提的还有中车专为南非研制的全球功率最大的窄轨内燃机车。该机车功率高达3300KW,采用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可与南非当地既有车型重联运营,是目前牵引系统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窄轨机车。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这车头就是铁路机车,车头能跑多快能拉多重,则取决于电传动系统能提供多大牵引功率。故牵引系统被称为机车的“心脏”,是决定机车能否多拉快跑的核心器件。
作为我国机车、动车牵引电传动系统专业化研制企业,永济电机公司牵引系统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从装配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速动车和大功率机车,源源不断地为中国铁路提供前进动力。除了服务好国内市场,其依托自主创新掌握的核心竞争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1990 年,永济电机以“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开放情怀开发了出口缅甸窄轨电传动内燃机车的牵引电机、电器,实现产品出口“零的突破”。至目前,产品已出口至南非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提供的电传动系统产品代表着居于世界高端制造水平的“中国创造”。永济电机公司与南非的合作始于2005 年,2006 年即通过南非公司向非洲市场提供了小批量ZD126B 直流牵引电机;2007 年参与了南非铁路国际招标采购项目,经历了样机的设计、试制、验收和装车运行考核,前后花费五年时间,直至2011 年一举中标300 台南非铁路机车牵引电机合同,这是该公司历史上单笔最大的直接出口机车牵引电机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实现铁路电机自主品牌批量进入国外铁道行业。
2014 年3 月,中国中车与南非铁路运输总公司签署了232 台内燃机车采购合同(以下简称:南非232 项目),合同总金额约57.4 亿元人民币。其中,永济电机公司负责提供主发电机、牵引电机、牵引辅助变流柜等成套电传动系统产品——即机车“心脏”。
二
从电机到系统,南非铁路市场成为永济电机公司从部件出口到系统集成出口升级的一个代表。根据中车向非洲“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南非232 项目”中,除35 台牵引系统在国内生产外,永济电机需在南非当地投资设立公司,负责其中197 台产品的南非当地本土化生产,此举开启了永济电机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据报道,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在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五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的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和南非合作方联合设计、联合制定工艺流程、联合制造……我们重视技术转移和本土化。”
“南非232 项目“中的本土化需求包括产品的本地化生产与试验,更重要的是技术转移和资本输出。
而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设立制造基地均采用的是,将本地无法生产的关键零部件从国内采购运往当地,只有其余部分大部件在当地工厂生产,然后进行组装和调试。可以说,牵引电传动系统的南非本土化生产也实现了中国中车从整车产品的技术输出向“整车+核心部件”全产业链输出的全新突破。
今年5 月,永济电机公司南非项目组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注册成立了“永济电机南非有限公司”,全面展开其产品南非本土化生产的相关工作。厂房设备和办公设施配套、相关税务登记、进出口手续及本地化人力资源等建设、开发、咨询工作也相继实施。“模拟机车的启动、制动和加减速,包括上坡和平直道运行,只有通过这个试验站验证之后,整个系统才能交付用户。”正如永济电机公司试验基地负责人说的这样,本土化生产除了高效精良的制造设备生产线,还需要与其相配套的试验平台。目前,南非本土化组装及例行试验厂房选址和建设方案已初步拟订,相关验证条件正在进一步确认中;南非TRANSNET 公司根据永济电机南非项目团队提交的工业化评估报告进行了工业化更新改造。与此同时,35 台国产窄轨内燃机车牵引系统正按要求组织生产。永济电机设计人员充分考虑该产品在非洲运行所承受的恶劣环境和特殊要求,为其“量身定制”。
比如当机车运行于沿海地区时,会遇到湿度高且盐度大,具有强腐蚀性的环境;当机车运行于内陆时,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经历极端干燥、多尘、多风的考验;草籽/干树叶也可能对过滤器入口造成重大问题……这些工作环境条件、海拔高度、空气相对湿度、振动和冲击等因素,永济电机都设身处地细致考虑。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对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进行课题攻关。日前,装配“南非232 项目”首批国产牵引系统的内燃机车正在进行整车调试、试验,各项数据显示,自主化牵引系统稳定可靠,完全满足试验要求。
三
牵引电传动系统技术的突破,让高铁核心技术百分百实现了“中国造”;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安全运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运载人次最多、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进而,中国高铁装备及其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逐渐成为全球注目焦点;如此,为中国高铁提供技术支撑和装备支撑的企业或将获得更有利的国际拓展空间。永济电机公司获得南非订单,正是乘上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快车。不断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着力创建品牌,代表“中国制造”的永济电机,要让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惠及全球。今年8 月,永济电机公司按照南非232 项目技术转让计划完成了对TRANSNET 公司2 个团组13 人的牵引及主发电机理论实作培训,圆满完成国内的技术培训工作,这也是自从上世纪80 年代初派员工赴海外学习国际先进技术以来,历经三十多年求索,该企业由“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由当学生到当老师的华丽转身。本次培训就是针对项目合作方——南非TE 公司实施主发及牵引电机本地化组装与试验所作的人员和技术储备,培训对象为南非TRANSNET 公司参与合作项目的技术、管理、生产及质量把控等业务的负责人,主要培训内容是牵引及主发电机的组装试验步骤及方法。培训结业后,受训人员将回到南非对当地员工进行“传递培训”,永济电机公司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还于今年9 月起在南非开展后续跟踪技术支持,最终实现南非当地月产12 台内燃机车主发及牵引电机的批量化生产交付能力。
在本次实施南非本土化战略的过程中,永济电机公司在人力资源、采购分包、技术开发等各方面将全面实施当地化策略,适时投资设立本土化企业平台。届时,有望作为国内首家电传动系统在南非的本土化企业,参与南非当地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将市场拓展至风力发电、石油钻井、工矿机械等多元领域,直至辐射整个非洲等更广阔的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