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她的学生参与制造了世界一流的高速动车组——孙斌斌:动车组的“女焊王”

来源: 2012-04-10

2011-7-1 3:39:12  来源:河北青年报


  编者按:运行速度快、车上服务好——京沪高铁的开通,让世人瞩目。但在高铁成功开通运行的背后,有很多功臣是旅客接触不到的。他们是高速动车焊接工程师、车站建设者、高速动车司机……其实,在这些为了京沪高铁而忙碌的人们中,有不少咱们河北人。为此,本报在京沪高铁开通首日,把镜头对准了他们。


孙斌斌教徒弟一丝不苟、毫无保留


■孙斌斌教徒弟一丝不苟、毫无保留


  人物简介:孙斌斌,今年33岁,唐山人。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的铝焊工程师,拥有“国际焊接教师”资格证书,是全球获得该证书的唯一女性。她没有亲自焊接中国的高铁列车,但她的学生们却携手创造了世界一流的高速动车组。焊花四射、呛人的焊花味弥漫,在焊接中心培训车间,孙斌斌用10倍的放大镜观察着学员们焊缝的效果,时不时严厉地说一声“重焊”。“我没有亲手焊接中国高铁,但我借学生们的手参与其中。我真想坐一坐,体验一下中国速度。”谈及高铁列车,孙斌斌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她的身份


  世界第一女焊接教师


  中国高铁的发展,给了孙斌斌机遇。她拥有“国际焊接教师”资格证书,是全球获得这一证书的唯一女性。


  2004年,铁道部决定由唐车生产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动车组的车体是铝合金,焊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2006年2月初,德国西门子派专家帮唐车选了12名技术骨干去德国深造。孙斌斌便是其中之一。


  回国后,孙斌斌调入焊接中心担任铝焊老师,承担350公里高速列车组的铝焊工培训工作。之后,她又被中国北车聘任为高铁焊接技术的“资深专家”。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如果在处理高速动车小焊缝时出现未熔合现象,就可能导致焊接处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孙斌斌和同事们无数次试验,终于掌握了焊枪的最佳角度和速度,达到了小焊缝焊接时的零缺陷。


  孙斌斌虽然没有亲自焊接中国的高铁列车,但她的学生们却携手参与制造了世界一流的高速动车组。


  她的成长


  曾一度被认为是“花瓶”


  如今给学生们上课的孙斌斌,穿着德国老师送的白色皮衣,戴着面罩,气定神闲。她焊接的样品,总能迎来同学们啧啧赞叹。谁能想象,那些看似简单的焊接动作,饱含着十年如一日的艰辛。


  五官端正、身高170厘米的孙斌斌是唐车公司当之无愧的“厂花”。公司凡“选择这个职业比较辛苦,但我一点儿也不后悔。焊接这个活儿看似简单,要做好其实一点儿也不容易。既然选择了,我就会认真做好。”孙斌斌说。有庆典活动,均有她作为礼仪小姐的靓丽身影;公司电视台的主持人病了,她临时客串节目主持人。


 ; 没有上动车项目之前,唐车曾经历过低谷。满腹抱负的孙斌斌几乎没有用武之地,被简单地冠以“花瓶”的头衔。


  “选择这个职业比较辛苦,但我一点儿也不后悔。焊接这个活儿看似简单,要做好其实一点儿也不容易。既然选择了,我就会认真做好。”孙斌斌说。


  练臂力 坚持自己抱孩子


常年从事焊接工作,她的手指关节很粗


■常年从事焊接工作,她的手指关节很粗


  四溅的焊花在镜头中很美,而在孙斌斌漂亮的眼中却是另一副模样。开始烧电焊的第一个月,孙斌斌的眼睛被灼得生疼。


  眼睛好不容易习惯了,臂力小又成了一道新的门槛。要做好焊接,手要稳要准。可七八斤重的焊枪,身强体壮的男人拿久了都会吃不消,更何况身为“厂花”的孙斌斌呢?为了练习臂力,出门时,孙斌斌从不肯让老公抱孩子,都是坚持自己抱;上街买菜时,不管多重的东西她都坚持拎在手里,为的也是练臂力。“我现在的臂力应该比普通的女人大吧。”孙斌斌伸出手臂说道。


  德国深造初期曾“翘尾巴”


  孙斌斌到德国深造时,只学习了五六天,便觉得已经领悟到了焊接技术的真谛。“用父亲的话说,就是翘尾巴了。”


  有一次,她的德国焊接教师发现了孙斌斌自我陶醉的样子,便让翻译告诉孙斌斌要和她PK。孙斌斌欣然应允。她暗想“我在中国搞了多少年电焊了,我有信心赢!”


  比赛结束了。从表面上看,孙斌斌焊接的纹路较为整齐。但打开一看,孙斌斌的作品有未熔合的情况(未熔合很容易造成板裂),而德国老师的铝合金板缝隙内部却是浑然天成的。


  她一下子明白了许多。“焊接要和做人一样,做到表里如一。这是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一课,我也会这样教我的学生们。”


  2008年1月,孙斌斌被选拔到世界焊接最高学府——德国SLV进行焊工教师培训。此次,她还有另一个身份,作为外籍教师在西门子进行研修及负责培训德国焊工。


  她的工作


  “制造动车组不是开小作坊”


  技术是不能掺假的。孙斌斌心里时常装着这样一句话。


  有句古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孙斌斌却不放在心上。在德国培训期间,12名学员分成两个小组,大家商量采取好坏搭配、结对子的方法共同进步。


  执行的过程中,一位同事却有了私心,不肯真诚地帮助别人。看到孙斌斌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能,这位同事提醒她:“你傻呀?你和我都是顶尖高手,回国上了动车组,公司肯定会让我们焊接车体的关键部位。技术有了三六九等,工资和奖金能一样吗?”


  听了这话儿,孙斌斌不高兴了:“你以为这是你家开的私人小作坊吗?制造动车组是需要团队的力量,一个环节质量不过关,动车组就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在西门子培训基地实验室的每一天,孙斌斌只要先学会了,便挨个走到11个实习间。发现没有掌握知识点的同事,她便蹲下身,拿起焊枪,手把手地教授。


  时间长了,这一幕被孙斌斌的德国老师看到,对她由衷赞美:“这位中国美女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


  在唐车担任焊接中心铝焊老师时,她依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每一位学员。她和其他三位培训老师一起,至今已为唐车培养了500余名技术过硬的焊工。尽管没有亲自参与唐车的焊接工作,她却借学生的手,托举着中国速度。


■文/本报记者 李国静


■摄/本报记者 任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