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央视财经频道解码时代新材“创新联合体”

来源: 2024-08-13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创新联合体”,推出《“链主”引领,聚链成群》专题节目,解码时代新材联合高校、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创新联合体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兴力量。在创新联合体的实践中,领军企业凭借其在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带领上下游企业“串珠成链”,激发出了创新活动的核心驱动力。

检测探伤机器人

  风电叶片在长时间运行后,如果产生结构缺陷,就需要进行检修,而对叶片的检修维护一直是困扰行业的大难题。“我们人工上去检修是高空作业,属于高危作业。而且要上去检修,需在风速小于6米每秒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利用无人机探测叶片内部的损伤,对叶片安全运行非常关键。”节目中,时代新材风电产品事业部产品开发主管彭勃介绍。

  传统由人工检测维护的方式费时费力,效益低、成本高。为此,时代新材与湖南大学开展合作,共同研发一种从空中做结构检测探伤的机器人,替代人员攀爬作业。

  传统无人机的特点是刻意规避环境,不跟环境接触,但检测探伤机器人的特点是主动与环境接触,与叶片接触,相比之下,技术路线是完全颠覆的。

  除了控制无人机的算法要做出改变,还要考虑无人机载荷以及探伤设备的轻量化问题,攻关这项技术的难度不小。作为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时代新材为湖南大学研发团队提供了测试的产品和场景,有助于加快研发速度。

  节目中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搭载探伤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在风电叶片上实现点位探伤,研发团队根据电脑上的波纹就能分析出叶片内部具体的损伤情况。

“沙戈荒”应用场景的大功率风电机组

  节目中,时代新材风电产品事业部产品开发主管易礼毅正与中车株洲所研发团队沟通产品研发的细节。原来,时代新材与中车株洲所正在联合研发“沙戈荒”应用场景的大功率风电机组,中车株洲所负责整机开发,时代新材负责叶片开发。

  风电产业的市场竞争“非常卷”,产品只有满足发电性能优、整机轻量化、性价比高、更新速度快,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整机企业和叶片生产企业强强联合,目的就是让研发速度更上一个台阶。

  易礼毅所在团队正在设计长度超过110米的轻量化风电叶片,而叶片的大小、重量和整机载荷息息相关。作为创新联合体成员,他们在设计上有任何改动,都会和风电整机厂进行及时沟通。

  面对市场竞争,研发速度越快,产品推出得越快,也就越能稳步前行。创新联合体这种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了共研新技术的“神兵利器”。

  “采用这种创新联合体研发的第一款产品成功之后,我们后面所有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用的这种形式开发。同时这个项目做完后,我们也获得了很多经验,所以现在我们跟一些上游材料厂商、零部件厂商,也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协同开发。”易礼毅说

可降解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是风电叶片生产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灌注材料,简单来说就是把环氧树脂灌注到风电叶片的玻璃纤维材料中,通过其分子链的交联反应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风电叶片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老化性能。

  但是,当风电叶片退役以后,环氧树脂灌注的叶片就变成了“坚硬”的固废,目前即将达到使用寿命的风电叶片就面临这样的“窘境”。如果环氧树脂实现了可降解,那么降解以后的玻璃纤维还可以实现重复利用。

  “我们将来可能要采用一种新的原材料去替换现有材料,做到真正的绿色、无污染。这是我们将来一个必要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时代新材风电产品事业部开发中心主任梁鹏程说。

  节目中,时代新材风电叶片材料实验室正在进行环氧树脂降解实验。实验员将铺设好的玻璃纤维布灌注环氧树脂,再进行加热固化。固化好的材料被切割成小块,放进降解液里观察降解情况。

  “可降解环氧树脂在叶片上成功应用,也可以把这个技术推广到风电行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促进国家绿色行业的发展。”梁鹏程说。

  当前,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是实现国家科技发展重大突破、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架好科技桥梁,也是政府推动联合创新的重要举措。

(时代新材 曾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