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国企改革】追风逐梦“众行”路——从重型机械业务发展看戚墅堰所三年改革行动

来源: 2021-04-23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2018年2月,随着一纸红头文件的下发,戚墅堰所重型机械事业部正式成立,吹响了企业加快推进风电和矿山机械业务发展的战略号角。

从2017年底的1.5亿到2020年末的6亿,三年间,戚墅堰所重型机械业务实现了销售收入300%的提升。重型机械事业部,也成为企业在“十三五”期间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探索一条适合的发展路径

“风电和矿山机械行业当时算是公司的新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工艺、营销需要统一决策的声音。”重型机械事业部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黄智勇认为,统一思路举旗定向对产业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是要成立“科工贸一体化”事业部的原因。

事业部成立之初,来自新产业发展部、技术研发中心、齿轮传动事业部等不同单位的80人集结在一间200多平的办公室内,他们准备在这里共同开启一份“新”的事业。重组,创造了条线整合后的新机遇,但也带来了人员短缺、资源有限、流程不畅等新问题。

困则思变。事业部突破传统用工方式限制,通过外包和劳务派遣用工、内部招聘、内部支援等方式补充人力资源,并实现一体化管理。通过场地租赁及“场地+用工”共享等灵活手段,破解仓储、生产难题,实现轻资产运营。为在业务流程上“讲清楚、有分工、走得通、能负责”,开发运用9项BPM流程,给公司信息系统打上“小补丁”,加快内部响应速度。打破职能分工隔阂,提出“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构想,导入“项目+职能”管理因子,提升业务推进效率……

戚墅堰所总经理王文虎曾在一次生产经营质询会上提出:“重型机械事业部要成为各项改革先行区。”这一期待也鼓励事业部一次次大胆迈出创新脚步,搏击市场新空间。

“产品+服务”营销模式,是事业部结合属地化资源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矿山企业的设备吨位大、种类多、专用性强,设备养护需求的市场广阔。但因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要求维保服务方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目前矿山设备仍面临服务及时性差、异常处理周期长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一市场现状,事业部着力构建“产品+服务”营销模式,寻求具备完整营销网络及资源配套、现场服务经验丰富、属地化优势突出的服务商,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和服务矿山企业。这一“三赢”做法为企业市场开拓及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据重型机械事业部总经理王锋介绍,该模式投入运行一年,就实现了矿山机械产品全年销售33%的增量,其中海外市场销售额同期增加70%。

活力总是从内部迸发

新产业,总是面临产品业绩少、市场环境不熟悉等现实情况。但王锋却曾主动向戚墅堰所领导班子提出“对赌”(正负激励)的想法。这份勇气,正是来自对事业部内生活力的信心。

激励机制和团队精神,是凝心聚力、激发活力的两大法宝。

“2019年,我们团队获得了9万元的市场突破项目激励。团队核心成员相当于多得了2个月的工资!”事业部营销专员杨广宇回忆道。杨广宇团队的立项项目是“矿山机械新市场开发”,行权指标是完成既有产品在新市场1000万元的销售额。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杨广宇团队最终实现了1800万的销售收入,获得了5‰的额外奖励。

员工是改革的主体。激发员工内在动力,为事业持续奋斗,是戚墅堰所长期研究的课题。2018年,为激励营销、技术等关键岗位人员,企业制订修订了《公司级市场突破项目奖励管理办法》《重大科研项目奖励管理办法》。每年约有30余个重点项目立项,其中约80%最终行权,年平均奖励金额超100万元。

“只要手里有合适的项目,我们就会积极申报。立项成功的话,干活就更有积极性了,方向也更加明确。”杨广宇说。

据戚墅堰所人力资源部薪酬绩效主管孙利平介绍,为进一步传导压力、激发活力,企业还试点探索了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中长期激励机制和扭亏奖等激励政策。以超额利润分享为例,只要完成既定指标,生产经营主体就可以获得50万的基础奖金和超额利润的30%,由各单位自行分配给核心骨干人员。人数比例需控制在10%以内。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及应用,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市场开拓的成效,效益效率的提升。重型机械事业部也在积极申报相关政策的试点单位。

除激励机制外,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样有益于“化学融合”的实现。经过三年的发展,重型机械事业部人数由不足80人上升至200余人。2020年,事业部设立“重机日”,提出“众行”党建品牌,构建“筑梦·赋能·激活”三位一体工程,鼓励员工敢有梦、勇追梦、勤圆梦。如今,“忠诚、学习、激情、协作”这句精神口号每天都会在班组早班会上响起。

“我们很多员工,在这个行业从事了很多年,希望得到认可。我们也有员工,刚刚加入,希望做出成绩。我相信,只要我们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就能迸发出激情,推动产业大发展。”黄智勇说。

规划牵引未来高质量发展

2018年,实现与远景能源公司在风电齿轮箱领域的合作;矿山机械产品正式进入南美智利市场;与鞍钢矿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新开发北美市场服务商,海外营销网络进一步完善;与明阳公司签订批量销售订单。2020年,产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重型机械业务三年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戚墅堰所改革发展的决心。而这份决心,早就写进了企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致力于成为风电和矿山机械领域极具行业影响力的高端装备研制与服务企业。”

战略接地气,改革有底气。规划的牵引力对产业发展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中车第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到2025年,建成以‘一核两商一流’为标志的世界一流中车,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业务成为重要增长极。”在多次调研、研讨、审议后,戚墅堰所重型机械产业板块的“十四五”规划也呼之欲出:“提升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全面服务国家工业强基补链、碳中和碳达峰等目标。矿山装备业务成为国内第一、国际前三的智能装备研制和服务型企业,为全球矿业智能运输系统提供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风电齿轮箱业务成为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装备研制和服务型企业。2025年末实现年度销售收入8亿元以上。”

“改革还需要持续深化下去,我们想争取更多的自主权,或是通过混合所有制这种新的改革方式以及新的激励方式,促进更多创业激情的迸发。”黄智勇说。

黄智勇提到的“自主权”也正是戚墅堰所“两制一契”改革所能提供的机遇。“两制一契”,指适用于业务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党群书记的聘任制、任用制、契约(承诺书)。每三年为一期,主要目的是激发经理层的内生动力。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部干部管理主管苗鹏凯说,“目前,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在‘十四五’期间,希望能实现多个单位的市场化选聘试点。”据苗鹏凯介绍,试点经营单位将由公司董事会选出总经理。总经理自行组阁,签订聘任协议书,制定3年任期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股东回报率等。“薪酬对接市场和行业水平,也将设置特有的退出机制。”这一改革举措的推行,势必为相关版块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国企改革是一场开卷考试,涉及体制、理念、经营模式等方方面面,目的在于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保持定力,冲开阻碍发展、束缚活力、抑制创新的藩篱。戚墅堰所风电和矿山机械产业的发展,是企业基于自身需求勇敢进行的一场经营模式革新,是在经济业态由电梯模式转向攀岩模式后一次破高质量发展之局的尝试,是国企改革“众行”路上的一处生动展现。

经过一甲子的积淀与发展,以高铁核心零部件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板块产品已成为戚墅堰所的亮丽名片。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外,汽车零部件、重型机械、检测和培训等新产业和材料工艺板块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已占据公司经营业绩的半壁江山。这让所有大胆改大胆试的戚所人欢欣鼓舞。

“你们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投资者们集中关注、最为关切的问题。主动求变、政策激励、规划牵引……乘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东风,作为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第四批试点单位,戚墅堰所已经开始提笔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