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个外形给人看似冰冷的钢材市场,却有着最人性化的经营环境,钢铁装卸、仓储、加工、配送、电子商务、贸易、增值服务一体化服务模式在省内尚属首创;
它,面积虽然只有59万平方米,却辐射并带动了方圆近5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物流产业的升级。立足引领哈尔滨乃至东北区域钢铁物流高端市场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最专业的现代化钢铁物流基地是它追求的目标。
它就是齐轨道装备公司哈车钢材物流基地,也是中国北车建立的第一个物流基地。在它的头上,还闪耀着“2011年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产业重点推进项目”和“哈尔滨市重点推进项目”的光环。
从规划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从招商引资再到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六个多月来,在中国北车领导的关注下,在董事长、总经理魏岩,党委书记谷春阳等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项目团队的精心组织下,伴随着轰鸣的机械声与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片片厂房,一座现代化的钢材物流基地,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在哈尔滨这座魅力冰城开始崭露头角。
把握机遇
顺势起步
按照中国北车“开拓三大市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产业,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做大物流产业的要求,齐轨道装备公司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开拓三大市场,构筑五大单元,实施六大战略,用3-4年打造百亿企业,2020年前跨入世界铁路货车制造业前三强”的发展目标。而公司单一的产品格局,以及铁路货车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已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实现“百亿企业”发展目标的瓶颈。对此,公司在不断巩固和发挥既有铁路货车研发制造优势的基础上,把握住国家《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产业政策即将出台的契机,跟随中国北车物流产业需要做大、做强的机遇,抓住哈尔滨钢材物流发展的良好时期,充分发挥哈轨道装备公司所具有的地域位置优势和公路和铁路交通优势等资源,特别是土地优势,对现有土地的使用进行合理调整,划出59万平方米土地建设哈车钢材物流基地。
该项目是黑龙江省2011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之一,2011年5月11日,哈车钢材物流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为百年老企实现新的跨越增添了精彩的一跃。
“建设钢材物流基地,无疑是哈轨道装备公司着眼于跨越发展中的一次战略突破,对中国北车实施多元产业发展战略、打造现代服务业业务版块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对齐轨道装备公司实现百亿企业发展目标、构建两省四地集团化经营格局、形成三大冲压配套基地将发挥一定作用,将提高哈轨道装备公司铁路货车修造板材配套能力、大齐特箱基地板材初加工与配送能力、齐轨道装备公司本部重卷开平补充与配送和齐轨道装备公司出口车板材加工与配送的能力;将解决哈装备公司产业单一、核心业务难以做大、盈利空间小、抗风险能力弱、经营压力巨大等潜在的生存问题。”公司副总经理兼哈轨道装备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景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哈车物流基地项目建设的深远目的和意义。
哈车钢材物流基地紧邻哈尔滨城市主干道先锋路,距城市东出口和环城高速公路仅4公里,便于大型、重载车辆运输,方便车辆出入城和直接进入国道、省道通向全省各地。园区内具有铁路专用线,便于大宗钢材和物资通过铁路完成运输。同时,物流基地所处区域内具有良好的物流环境,中铁、中信物流,哈尔滨内陆港等,组成哈尔滨钢材流通量最大的市场集群地,是哈尔滨钢材交易最集中、品种最全、流通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钢材流通集散地。
该基地将依托齐哈两地雄厚的板材加工技术力量,发挥自有土地优势、地域位置优势和公路、铁路交通优势等资源,从钢材装卸、仓储服务、卷板开平、钢材加工配送、钢材代采购和仓单质押监管等环节入手,引进人才和合作经营等手段,吸纳大型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企业、运输企业和金融企业入驻,形成聚集,为上下游企业搭建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为高端客户提供钢材加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力争实现立足黑龙江、领军哈尔滨、辐射吉林与内蒙古的目标。
哈车钢材物流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98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59万平方米,具备年钢材吞吐能力240万吨、卷板开平能力30万吨、板材加工能力6万吨、板材预处理能力4万吨的生产能力。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填补黑龙江省钢材物流产业尚无现货电子交易和钢铁运输物联网的空白,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400余人。
高起点,强势起步。哈车钢材物流实现了现代物流企业的高标准和高起点跨越。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哈轨道装备公司销售收入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3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务收入占40 %,钢铁物流业务收入占55%,相关多元业务收入占5%;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企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跨入国内同行业领先企业行列。
瞄准高端
承势而行
物流产业升级的核心,就是打造现代化服务供应链,在仓储、配送、装卸、加工、贸易、金融、咨询等方面,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科技化、增值化、绿色化的物流服务。为此,项目建设之初,公司就时刻瞄准高端,立足打造一个一流现代物流基地。
公司一方面充分吸纳企业和社会资源,以改扩建、整合物流设施为切入点,积极打造钢材物资流通集散地,使之成为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为会员单位提供便利、透明、高效的一体化服务,进一步降低各环节的交易费用和企业物流成本。
哈车钢材物流作为中国北车物流产业的示范项目,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发展,还肩负着引领中国北车物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力争做行业的领跑者。为此,公司制定了《哈车钢材物流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哈车钢材物流产业的定位、目标和发展模式,理清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应用条码采集、PDA现场作业、视频监控、车牌识别等高端技术,实现了基地“集中管理、配套服务、信息共享、电子交易、协同商务”的综合管理方式;开发设计的钢铁现货电子商务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供求信息和交易平台,以及增值服务和协调,实现供需双方商机最大化、交易平等化、成本最低化,基地影响与效益最大化;与大型运输企业和车队建立合作关系,为钢材商贸企业提供合理、高效的配送解决方案,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基地第三方物流……
所有这一切,都使哈车钢材物流基地按照预定目标良性发展。目前,哈车钢材物流已与西林钢铁集团、五矿集团、太平洋集团、长江公司等众多大型、知名钢材企业和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了稳定高效、质优价廉的钢材供应链,实现了质量最优、价格最低的进货目标。
“哈车钢材物流基地无论在设计、规划还是管理上,都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十分满意。虽然它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钢材物流基地。”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驻哈尔滨办事处销售经理李洪宇对哈车钢材物流基地的发展充满期待。
汇集力量
强势崛起
项目建成后的前景异常可观,然而其背后凝结的却是作为项目的主要建设者——哈轨道装备公司领导班子和项目团队为工程建设所付出的智慧和艰辛努力。
市场经济的法则是大浪淘沙,逆水行舟,不进是退,小进也是退。早在物流项目建设之前,哈轨道装备公司领导班子就深刻认识到:企业要发展,职工要富裕,必须破旧立新,放眼长远,开启战略引领企业发展的新征程;必须从行业竞争、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给自己设定目标,放手一博。然而,就公司当前的基础,在市场竞争中与其它先进企业角逐,哈车还需要成长和历练,需要彻底转变观念、脱胎换骨,更需要有强有力的战略谋划做支撑,走出传统行业,实现产业突围。
2011年1月,哈轨道装备公司第一次党代会如期召开,党委报告中关于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描述虽言简意赅,却蕴含了以愿景驱动思想解放,以思想解放驱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发展跨越的战略思想,体现了由求生存向谋求可持续发展,由传统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向立足传统产业开拓新兴产业,由着力于生产规模扩大向着力于资本运营能力提高的战略举措。
登攀高度需要强大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就来自于思想的大解放,来自敢于闯、不服输的胆识和气魄,来自于敢于争先、迎难而上、创新求实的精神和作风。哈车人正是以这样的勇气和精神,以这样的思想和作风,走出两条铁轨,实现了产业突围。
哈轨道装备公司高度重视哈车钢材物流基地项目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资源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监管组、资金管控组和项目建设筹建办公室,公司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同时,哈轨道装备公司举全力,在缺少专业人员的情况下,抽调各部门精干人员组建了综合管理组、规划设计组和工程管理组,形成项目团队,实现一体化办公,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这个项目目标是到今年底,板材加工厂房实现全封闭;钢材仓储中心能在年底建成并达到运营状态。”哈轨道装备公司副总经理、物流建设项目筹建办主任徐建民在项目施工现场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记者发现,徐建民坚定的目光和自信的神情遮掩不住面容的憔悴,事实上。为了这个项目,作为前线统帅,徐建民已经在办公室安了家,成箱的方便面是办公室里必备的物品,胃疼的毛病总是在每个心力交瘁的时候给他疲惫的身体沉重的一击。过度劳累和急火攻心,使他后腰上长了一个硕大的毒痈,疮口化脓,疼得他经常冷汗直流,可他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一直拖着不去医院,腰疼得伸不直,而一出现在施工现场他就好像被充了电一样不知疲倦,精神百倍,指挥若定。
按照项目一期工程规划,要在12个月内先期完成27万平方米土地的钢材物流基地建设,完成板材加工配送厂房、仓储料场和电子商务现货交易平台的投产和软件实施。工程需改良土地面积之大,规划设计量之巨,技术难度和质量要求之高,在哈轨道装备公司建设史上为数不多。此外,由于工期紧,该项目在施工的同时不断完善图纸设计,属于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此项工程对我们制造行业来说是一个生疏的行业,是跨领域的行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也是‘三边’工程,但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大家以管理制度为纲,以计划为牵头,以团队的协调为基础和纽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物流建设项目筹建办副主任、哈轨道装备公司经营规划部副部长樊陆文对项目建设深有感触。从项目立项、筹划到实施,樊陆文参与了整个过程,为了工程建设他吃住在公司,加班加点已成常态,有时甚至通宵工作。老父亲五次住院,他都是利用晚上跑回去照顾,经常连轴转。
综合管理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干起活来不仅精力充沛,还特别能吃苦。作为项目建设的开路先锋,由综合管理组、规划设计组和工程管理组组成的项目团队全体成员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远古神话最真实地再现于项目建设之中,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保证项目进展速度。
不言苦者苦自知,不言功者功自见。为了工程建设,项目组的同志们克服了众多困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曲雨舟父亲得了胸积水住进医院,他没能在病床前尽孝;钟扬父亲有严重的糖尿病需要人照顾,她一天也没耽误工作;杨璐岳父从住院到病逝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内疚。还有王洪池、崔岩、吴景春、杨德臣、柯艳华……每个人背后都有辛酸的故事,他们顾不上老人孩子,默默地奉献着。
是什么让哈车物流建设项目在无数困难中挺起,记者一直想追寻答案,然而项目团队的人都像陀螺一样在不停的忙,问起来也都只有简单而朴实的回答:“没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应该的”,对于困难更是缄口不言。突然间,记者从他们每个人匆匆地脚步和专注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正是哈车人不畏艰难、敢拼敢闯,誓不言败的精神成就了这个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哈车人的付出定会有属于他们的收获。
从确定项目工程施工任务,到项目破土动工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项目团队迅速完成施工初期的人员、物资、设备、技术、后勤等各项准备工作。施工先遣队提前来到项目施工现场,研究确定最有利的地形位置;针对缺乏专业的项目建设工作经验的实际,项目团队专门组织骨干业务人员采取“走出去”到齐齐哈尔本部学习和“请进来”请齐齐哈尔本部专业人员来哈指导、参与的办法,学习研究相关技术业务知识和成熟经验,制定详细的施工预案,为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项目立项、备案和报建过程中,项目成员经过努力,仅用57个工作日,先后组织完成了项目立项、可研、环评、安评、职评等评审、报批和备案工作,获得了项目立项各项批复。面对项目投资性质、用地性质等问题,项目团队积极想办法,积极沟通,克服多层阻力,仅用27个工作日,先后取得了板材加工配送厂房《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基础施工承诺书》,并于7月4日获得了正式开工许可证,为保证项目合法开工提供了保障。他们还积极与市政府沟通,争取政策上的支持,截至目前,在报建过程中获得政府减免费用已经达到556万。
经过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目前项目建筑工程四大部分中的钢材加工A区工程已全面完成投入使用,平均月开平板材达到4000吨左右;钢材加工B区工程板材加工配送厂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地面和室内综合管线安装正在进行;室外综合配套工程已完成过半,配套区域铁路、钢材料场已全面铺开;钢材装卸存放场一区工程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挥效益,月钢材吞吐量达到近4万吨,停车场正在紧张施工中。
建设新基地,完善新功能,发展新产业。哈轨道装备公司正以哈车钢材物流基地建设项目为平台,不断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积极推进与周边区域经济的融合,推进自身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实力。
展望未来,张景伟充满信心:“我们一定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把它做成一个高端的项目,聚集国内外优秀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搭建现代化的物流经营平台,从而拉动哈尔滨及全省运输、信息、电子、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
在响应中国北车“三步走”发展战略和齐轨道装备公司打造“百亿企业”发展目标的号召和指引下,有着百余年历史积淀,勤劳勇敢、善于创新的哈车人正在戮力同心,以饱满的热情、奋进的激情推进哈轨道装备公司在跨越发展中强势崛起,向着现代物流领域执矛进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