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喜迎二十大|无锡项目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来源: 2022-08-30

8月25日,伴随着“中车100号”盾构机的刀盘缓缓破除加固体,顺利抵达中山公园站接收井,标志着由中车建工(工程公司)承建的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PPP项目(以下简称:锡澄S1线)江阴外滩站至中山公园站区间右线顺利贯通,为锡澄S1线年底前隧道区间实现全面贯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阴外滩站~中山公园站区间右线总长约2.67km,是全线最长的盾构隧道;隧道区间纵坡呈“W”型,最大纵坡为27‰,最小纵坡为5‰,隧道埋深约为9.1~23.8m;隧道区间位于交通要道或重要场所,且多次下穿新虹桥、东横河、玉带河及周边市政工程建构筑物,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盾构机从江阴外滩站东端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位置采取站内过站继续掘进至中山公园站北端头解体吊出。

中间风井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复杂,由于站位变更、方案图纸滞后、市政迁改组织协调难度极大等原因,中间风井一度成为全线洞通“卡脖子”工程。在江阴市政府、无锡地铁集团、江阴交通局、江阴市交警大队等大力支持下,总包部带领一分部和各市政迁改单位,成立市政迁改攻坚突击队迎难而上,倒排工期,见缝插针,历时半年多克服了房屋拆迁、交通疏解、绿化迁移、管线迁改等一系列前期问题,将施工范围内管线全部改迁至中间风井主体结构外,并将施工区域内道路进行改迁,以保证行人及车辆安全,达到一期主体结构施工需求。

中间风井的正式开工,为盾构隧道的掘进施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江阴外滩站~中山公园站盾构区间隧道需下穿原新虹桥中幅桥梁,因盾构隧道与原新虹桥中幅桥10根桩基冲突,为消除原桥梁桩基对盾构隧道影响,需拔除原中幅桥桩基。

该工程位于虹桥路南北向布设,虹桥路交通流量大,紧邻的环城北路地面交通流量也较大。周边环境的复杂、围挡范围小等诸多因素极大地制约了该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进度。在江阴市交通局、锡澄项目公司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总包部成功对该段人行道用作人非混行车道,原非机动车道用作机动车道,保证虹桥北路双向两车道+两条人非混行道,并限速限载,可以保证交通正常进行。施工中加强现场管理及人员和设备的配备,精心布置施工场地,充分利用围挡范围内用地以满足场地需求,合理组织施工顺序,通过优良的施工方法工艺以及预加固、监控量测等手段,将影响降到最低。

历经120天的紧张施工,于2021年2月8日上午9时许,正式恢复通车,并为后续江阴外滩站~中山公园站盾构施工创造了条件。

在隧道区间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和施工热源增温影响,洞内平均温度在40℃以上,作业面环境温度最高超过50℃。为了确保施工进度,改善工人作业条件,总包部及分部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每班作业人员由1组增加至2—3组,每班限定作业时间;同时购置多台鼓风机不间断运转,源源不断向隧道内输送防暑降温物资和冰块,将作业面温度降低,提高工效,确保隧道区间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为确保工程建设安全顺利推进,总包部与分部齐心协力,先后克服了地质条件差、工期任务紧、出土任务重、沉降控制要求高,以及高温、疫情影响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盾构机掘进速度、推力、姿态、扭矩、出土量和同步注浆量等参数,与监测单位加强监测信息联动,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巡查制度,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自动化监测等设备实时进行信息采集,最终实现江阴外滩站~中山公园站区间右线安全平稳顺利贯通。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无锡项目总包部及各分部全体参建人员将一如既往地奋力冲刺,积极应对高温和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攻坚克难,鼓足干劲,抢抓年前施工黄金期,以“保架梁、保贯通”为冲刺目标,动态调整施工组织,确保锡澄S1线各项节点目标如期完成,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