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今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公布了2024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对象,中车大同公司转向架分厂赫然在列。
转向架分厂主要承担各种车型电力机车转向架配件加工、组装、试验及检修任务。 从“制造”到“智造”,从传承到创新,分厂全体员工抓住挑战和机遇,上下同欲,奋勇拼搏,书写了新时代数字化智能制造生产的奇迹。
数字化的“未来”工厂
厂房内宽敞明净,工位自动装配、产品自动物流运输、关键紧固件信息自动控制、高效运行……走进中车大同公司转向架分厂智能装配生产线,能充分感受到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实现精益生产、信息贯通、自动化装配及智能配送的澎湃力量。
近年来,中车大同公司智能制造装配工厂已从蓝图落地变成现实。分厂党委紧抓“智能化”战略机遇,按照数字化“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原则,在“党员积分制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搭建了“智慧党建”云平台,确立了智慧党建引领智能制造的党建工作思路。为解决产线应用过程中的突发问题,以党政领导和党员先锋岗为核心,成立智能产线应急突击队,组织突击队成员及时解决产线运行过程中的突发问题50余项。
智能制造给机车行业生产带来的深刻改变,刷新了近600名员工的专业认知。以前,工序间转换和管理全靠人工,现在通过AGV小车对各部件产品进行交互和管理,无人驾驶的AGV小车在厂房内行驶,在工位和桁架之间完成转运。通过建立物料周转仓库,工位制节拍化的定置定容配送机制运转有序,有效提升了分厂现场的管理品质,更是智能制造的最好体现。智能化设备以及远程操控各工位的智慧操控台,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模式,推动机车转向架的数字化生产完成了历史性跨越。
变革带来极致效率
智能制造是先进生产力,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组织模式。智能制造、组织变革必然成为中车大同公司转向架品牌的两个轮子。转向架分厂以追求极致效率为目标,从岗位设置、业务内容、基础支撑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打造以能力为区分的智能岗位人才队伍,重构与发展要求相匹配的作业内容。核心定位是制造单元的“运行”,实现一个分厂内工种、专业、管理无界面,形成简单高效的智能分厂运行体系。
随着转向架分厂智能制造项目的不断深入推进,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单个班次的生产能力提升至30件,产线平衡率提升至80%以上,有效控制了制造成本,智能制造分厂的优势成效显著。
人人争做智慧多能工
转向架分厂这支队伍,闪耀着老、中、青的三色光芒。分厂全面打开现场作业人员的职业通道,主动帮助想要提升的员工申请专利、畅通通道,让他们有希望、有奔头,人人争做智慧多能工。
目前分厂拥有中车首席技能专家1家、资深技能专家2人、管理专家2人、技术专家1人、技能专家6人。一直以来,分厂高度重视职工创新创效工作,以数控加工、电力机车钳工2个创新工作室和公司“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两大平台为抓手,积极搭建职工创新创效平台和载体。同时,围绕分厂质量安全生产、产线建设、精益管理等工作,开展建言献策、技术攻关、改善提案等活动。
一年来,分厂通过劳动竞赛,从各方面不断激发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荣誉感、获得感,开展技术攻关31项、征集改善提案112条、着力解决制约分厂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分厂内部形成了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创优成果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实现员工与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发展。2023年由分厂4名骨干牵头的4项五小成果分别获得山西省、大同市“五小”成果二、三等奖。获得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这是转向架分厂长期以来重视职工创新创效、深入推进全员创新的最好体现。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转向架分厂员工聚智汇力,持续创新,不断吹响工人“先锋号”,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向着建设中车一流核心骨干企业的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