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目击机车制造现场
●体验地点:大连机车公司
火车头是怎样造出来的?
怎样造火车头和造什么样的火车头,在这个有着112年历史的企业里,都能找到答案。小到各种型号的隔环和螺母加工,大到上万个零部件的组装,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3型大功率机车的问世,不仅需要拥有高端科技的创新团队,更离不开标准化管理。
经过百年锤炼的大连机车公司,浓缩了共和国铁路机车发展的心路历程:20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台和平型蒸汽机车在这里造出;70年代,大连机车公司造出东风4型内燃机车;2006年年底,大连机车公司开发研制出和谐3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这每一步,在中国铁路机车制造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和平型到和谐型,从直流技术到交流技术,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目前,大连机车人正以平均一天制造2台至3台机车的速度,大规模装备中国铁路。
一台电力机车的生产流程从毛坯投料、加工组装直至试运交检需要在5条生产线上完成,即:主变压器生产线、车体焊接生产线、转向架生产线、总组装生产线和交车生产线。
车体部分除了需要安装司机操控台等大部件外,还要进行大量的配管、配线工作;构架与驱动装置组成机车重要的走行部——转向架,它与组装好的车体部分进行搭接,就完成了机车进入交车生产线前的最后一道总装工序。
百年老厂有着青春的活力,活就活在“创新”二字。创新,需要高层次技术创新团队,需要现代化管理创新团队,更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知识型、学习型员工团队。这是大连机车公司给予我们的启示。 赵中庸
走进机车生产现场去具体体验、感知才会明白,一线工人的付出不仅是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和手套,不仅是兢兢业业、加班加点,最多的是他们对自己工作的那份责任心。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有了责任心,一切都有可能。 何旭
当刁培松映入眼帘时,我着实吃了一惊。他
“三代同厂”,是我采访的韩大钟及其父辈的真实写照。第一代“毛泽东号”蒸汽机车是他爷爷那辈人造的,第二代“毛泽东号”内燃机车出自他父亲那代人之手,他和同事们完成了让“毛泽东号”从内燃时代步入电力时代的任务。他说,打算让快毕业的儿子也来大连机车公司工作,实现“四世同堂”。栾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