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详页
党群工作

技术开发部机车二室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来源: 2011-06-08
近日,公司技术开发部机车二室被国资委、共青团中央联合命名认定为“2004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这是继1996年铸钢厂造型大件组之后公司第二个优秀青年集体获此殊荣。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青年集体,担负着机车车体的内部结构和外观形状设计与开发的繁重工作。几年来,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努力钻研,无私奉献,在完成公司常规车型设计的基础上,出色完成了“神州号”动车组、城市快轨车、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SSJ3)、出口马来西亚机车、自销机车等新产品的车体设计以及大中修机车、柴油发电机组底座设计任务,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流线型车体——机车高速、美观的突破
  在机车制造行业,流线型车体是发展趋势,此类型机车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运行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阻力,所以几乎所有的高速铁路机车都采用这种流线型车体。近几年,为了增强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设计流线型车体成为新技术开发项目中的重中之重。2000年,机车二室承接了公司“神州号”动车组车体的设计开发任务。由于动车组是公司的全新产品,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同时客户要求的供货时间紧,点装设备多,给机车二室的设计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困难面前,他们毫不畏惧,通过网络查找、查阅资料、到兄弟单位参观考察等方式,积极收集国内外此类车型的各种技术信息,为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作中,全体成员在室主任的带领下,不等不靠、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力拼搏,用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换取了设计任务的全面告捷。生产中,他们仍然一丝不苟,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室副主任王松针对机车司机室钢结构板梁投料困难、生产进度慢的问题,与工艺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最终采用了零件图通过软盘直接转化到车间数控机床上的办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零部件的质量,又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为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较短的时间里就研制开发出了我们自己的动车组,并一次性为北京至天津的城际铁路提供了十台“神州号”动车组。该车美观的外形,出色的性能,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城市快轨——大连靓丽的名片
  机车二室是个年轻、富有朝气的集体,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把挑战视为动力,勇敢的不断向前。在人员使用上,他们秉承“人尽其才,各尽其用”的原则,通过师徒帮带、经验交流等形式,让每位设计人员,特别是年轻的同志都各尽其能,团队业务能力整体得到提升。
  2001年,公司承接了为大连市研制生产新型快速轨道车的任务。作为新世纪大连市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城市快速轨道车被省、市有关领导及广大市民寄予了厚望。新型快轨车能否开发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体的设计。机车二室参与快轨车车体设计工作的同志在设计任务重、缺少相关技术资料的情况下,由主任设计师敖建安带领,积极进行前期调研,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设计过程中,每名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国外能制造的产品,中国也能制造;兄弟单位能生产的产品,我们要做得更好!他们积极创新设计观念,相互配合,共同探讨,对车体钢结构和内部装饰的设计方案逐步优化。为使快轨车的内装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们广泛查阅资料,积极向日本YTT公司的专家咨询,反复修改论证顶板设计、地板设计、座椅布置、灯带设计等方案。为快轨车尽早上线运行,他们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累计加班七百余小时,完成设计图纸两千余张。快轨车投入运营后,流线型的车体、宽敞的乘坐空间、豪华的内部装饰受到了中央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广大市民也因拥有了属于自己城市的快轨车而感到无比自豪。
  新项目的研制——技术实力的展示
  2003年,公司开始了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SSJ3型)的研制、生产工作。该车是公司与国际著名大公司联合开发的适用铁路货运重载需求的目标产品。机车二室的同志为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缓解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难题,主动学习、使用Pro/E制图软件,进行电脑三维设计、模拟组装,确保了机车组装座轮一次成功。实际生产中,设计师们天天工作到深夜,时刻守在生产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了公司新产品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为公司新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填补国内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的空白奉献了青春和智慧。现在,全室的设计师们正在室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工作,为机车大批量投产做好准备工作。
2004年12月,公司首台柴油发电机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公司在发电机组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使公司在两条铁轨外又多出了一种崭新的产品,为企业做强做大、“扩张”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设计中,机车二室负责其公共底座、燃油箱和巡检工作台的设计,工作难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底座的研制。柴油机和发电机刚性连接在公共底座上,公共底座和地基之间采用弹性连接,而且要考虑机组在吊装、运输过程中的变形问题,对公共底座的刚度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深知责任重大,工作中,积极进行前期调研,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设计中,相互配合,共同探讨,广泛查阅资料,经过10余次改进设计和计算,最终确定六点支撑、四点起吊方案,出色的完成了设计任务,展示了机车二室强大的技术实力。
  出口马来西亚机车是公司的重点开发项目,也是有史以来公司研制开发的最高水平的内燃机车。由于该车采用MAN公司的16RK215T型柴油机组,必须设计一种全新的安装方式;此外,该车轴距大,需要车体有很好的刚度;轴重轻,车体的减重成为关键问题;限界小,给车体设计增加了难度;还有罩式车体、电气制动走管、车体防雨、车体通风等都是以前没有或很少采用的设计方法,因此设计难度很大。他们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议,研究、论证设计方案,群策群力,逐个克服、解决、攻破设计难点,最终对该车使用了Pro/E软件进行全三维设计,从车体总图开始,层层建立骨架模型,利用发布几何向下级装配传递设计意图,所有的设计更改都通过对骨架模型的修改得以贯彻执行,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设计任务,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声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面对成绩,他们没有沾沾自喜,仍然以每年人均200张出图量的速度辛勤工作。展望未来,他们信心十足,豪情满怀,提出了“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口号,决心以全国劳模、中国北车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刘会岩为楷模,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