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责任 > 社会责任详页

【环境违法案例】试生产4年还未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来源: 2011-05-31
“环保企业”怎能这形象?
     山西省太原市一个2006年就开始试生产的环保项目,过了4年多时间,至今仍未通过项目环保竣工验收。
  这个时段已远远超过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在试生产3个月后必须经环保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生产”的期限,变成了一个“环保企业”不环保的警示案例。
负责人拒签检查记录
  据了解,这个硅酸盐熟料生产线项目由山西晋投立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投资7300多万元兴建。按照当初的预期,这个项目每年可消耗电石渣35万吨、其他工业废渣5万吨,废渣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不仅使废物得到循环利用,还可以年缴利税1000余万元,同时可使太化集团氯碱分公司堆积如山的电石渣污染环境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然而,时至今日,这家企业的违法行为并非只是项目未经环保验收。
  5月12日,记者跟随太原市环境监察支队来到这家企业厂区,对主要生产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等进行检查时发现,企业回转窑正常运转,未按环保有关要求停止生产;未按规定要求将窑尾水浴除尘设施擅自停运原因上报环保部门;电石渣堆场内堆放散乱,未采取防扬尘措施,造成扬尘污染;物料未按要求进行封闭,在厂区内及周边随意堆放,且未采取任何扬尘防护措施。
  为此,太原市环境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按规定程序办理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手续,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对电石渣堆场采取围挡或覆盖等有效扬尘防护措施,同时对厂区及周边散乱堆放的物料进行清理,并限期5月19日前完成。
  可是,就是这样一份《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记录》,企业负责人却拒绝签收。
  其实,早在4月21日、4月23日,太原市环境监察支队的执法人员就曾两次针对这种情况制作过环境执法检查笔录,但这家企业至今没有任何改进。
企业强辩:既没钱也没生产
  对于企业长期存在的环境问题,这家企业给出的理由为:一是没钱,二是一直没有生产。
  这家企业杨姓负责人解释说,企业已申请了项目环保验收,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太化氯碱分公司原料供给等方面的影响,企业一直不能正常生产,所以不能对企业生产排放的数据进行检测。
  他还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还在亏损期,缺钱成为环保项目不能如期达标的关键所在。对于厂区内随地堆放的电石渣料,这位负责人说是因为太化集团一次意外停电,没办法才把电石渣堆在厂区内的。
  事实真是他说的这样吗?
  现场执法的太原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在前几次的突击检查中,发现这家企业正在生产,不能正常除尘的水浴除尘器中还冒着粉尘。厂区内一片片的电石渣粉末,让人不得不绕道行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电石气味。
  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据了解,这家企业的硅酸盐熟料生产线于2006年9月试生产成功,并在当年9月27日申请了试生产紧急报告。可是,时至目前,这家企业的试生产还是不正常。“因为腐蚀,除尘设施现在达不到要求的效率了。”这家企业杨姓负责人说。
  有关环保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家企业根本不具备竣工验收监测条件,怎么可能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呢?
  按照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总体部署,目前,太原市已对这家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
  在这家企业负责人的办公室墙上,记者看到山西晋投立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800吨复合料生产线的规划图:绿色的草坪,整洁的厂房……这样的规划让人很难和记者所见的企业现状联系在一起。
  4年时间过去了,这个“环保”企业似乎并未真正走出自己布下的“怪圈”,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环保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