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机车跨越太平洋 看波士顿地铁的“中国芯”
几个月前,美国工程师弗拉基米尔和同事来到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为期3个月技能培训。“学成”回国后,他们将成为中车在美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制造基地――中车春田工厂其他工人的老师,保证这家工厂在明年顺利投产。
从美国东北到中国东北,这些有着多年工程操作经验的“老美”惊讶于中国制造的过硬实力。“中国轨道客车的技术和工艺让我感到新鲜,”弗拉基米尔说,“我坐高铁去了哈尔滨,平稳、快速,令人难忘。”
从美国徒弟跨越太平洋跟中国师父学技术,到中车长客为波士顿橙线地铁“量身订制”的首批列车正式下线,以中车为缩影的“中国制造”如今正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阔步前行。中美制造业优势体系互补和工人互鉴学习的深度融合,势必将推动两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实现共赢。
【制造硬实力折服美国客户】
中车长客研制的首批波士顿橙线地铁车本周下线,预计于12月运抵美国,成为登陆美国市场的首批中国产轨道交通整车装备。这批整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地铁车缘何受到美国客户青睐?拿马萨诸塞州交通局官员的话说,那就是只有中车提供的列车才能满足美方严苛的标准,实现“标准化”。
“我们提供给波士顿橙线地铁的列车在结构强度、控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全部采用美国标准,”中车长客副总工程师于青松介绍说,“这批列车执行美标总计多达120余项,同时满足美国残疾人协会标准、美国环境署标准、马萨诸塞州公共交通安全运行法案、美国人体工程军工MIL标准等。”
马萨诸塞州交通局认为,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列车操作的灵活性和维修效率,还能为美方省下包括库存、员工培训、人力开支等在内的数百万美元成本。
总结起来,这批“中国车”的最大技术特点就是“车壳硬、重量轻”,还能“随意拼、保安全”。
于青松说,这批列车的不锈钢车体达到美标体系中更为严格的ASMERT-22014标准。满足这一标准的车体碰撞安全性更高,能保证两列6节编组的车辆在40公里时速下碰撞后,车体的乘客区域不会有任何变形,完全可媲美城际铁路安全标准;在静强度和疲劳设计方面,车辆可以满足美标60余个工况的要求,填补了美国市场地铁车辆的技术空白。
由于现有线路的条件受限,车辆重量成为美国地铁项目招标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参数,多家国际化的轨道车辆制造商正是因这一参数问题而被拒之门外。为此,这批“中国车”在多个系统分阶段减重上下功夫,在方案规划、结构设计、材料选型、空间优化等方面运用80余项减重新举措,最终使车身减重1.8吨,重量控制在33吨左右,这一数据在同类型美国重轨地铁列车中显出明显优势。
此外,在整车控制方面,这批列车可以实现两辆车一个编组进行独立控制,每编组车辆之间采用全自动车钩,可以随意编组,最大支持6节车辆联挂。联挂后,中间车辆也可对其他车辆进行控制,极大提升了车辆的可操控性。
【技术软魅力促中美合作共赢】
首批“美标”地铁车下线令人欣喜,而中车春田工厂洋徒弟的到来,更盘活了中美同行的技术、经验和工作文化交流,让两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达成互利共赢的前景尤为可期。
拥有博士学位的弗拉基米尔经过同事介绍加入中车。在他眼里,春田工厂早已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对这些金发碧眼的洋同行,中国员工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美国同事开朗热情,但一学习起来就变了样,眼神像豹子,机警又精神。
“跪着、趴着、站着……美国同行敬业肯钻研的态度咱得学,”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洋徒弟的授课人之一、中车长客车辆装调工罗昭强说,他们的提问非常超前,经常是推着我们走,“问题解决了还不算完,还必须开小会总结、提升。”
而对这些美国工人来说,他们最喜欢罗昭强发明的调试技能实训装置。这台装置仅用几组电气柜就模拟出轨道列车牵引、制动、网络等多个系统,能让一个新手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成为一名合格的调试工人。“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调试工程师麦克说。
这不是恭维。早在春田工厂开始建设前,来到吉林长春考察的美方合作伙伴就对这台设备赞不绝口。一位美籍总经理说,要把设备照片贴在招聘海报上。
“中美工人互相融合、学习、促进,大家共赢。”中车长客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任王亚彬说。
弗拉基米尔觉得,美国制造业有不少优势。譬如,中国工厂里许多需要人工操作的工序,美国工厂已经实现了机器人自动化操作。“这就是我们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把双方的优势体系和技术融合起来。”
★中国新闻网:“中国造”地铁运抵美国 预计最早2019年投入使用
中新社长春12月25日电 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25日发布消息,“中车制造”波士顿橙线地铁首批车辆已经运抵美国马萨诸塞州。马萨诸塞州交通局(MBTA)在推特上特意展示了这份从中国寄来的圣诞“礼物”。
1897年投入使用的波士顿地铁是美国第一条地铁线路,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2014年10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中标284列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美国面向全球招标中首次胜出。
今年10月,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中国长春下线,这也是中国首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美国标准地铁车。
这批四辆橙线地铁系经上海港到新泽西港后运到MBTA厂房,是第一批从中国运来的试驾车辆,专业人员已开始在厂房内进行检查。MBTA表示,等到六辆全部组装好的试驾车辆运来后,还将进行数月的测试。
2015年9月,中国中车在美国投资兴建了第一个制造基地——中车春田工厂,这个占地40英亩的工厂能够完成车辆总装配、转向架装配、试验和售后等工作,预计2018年初投入使用。按照计划,波士顿地铁后续车辆将在中车春田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MBTA预计,全新橙线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红线则要等到2020年。
★参考消息:外媒关注“复兴号”高铁 中国新超级火车已有海外买家
参考消息网12月30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火车制造者成为西方制造商必须要严肃对待的竞争对手。而中国的最新列车已经有了海外买家。
《瑞士商报》网站12月28日刊登题为《中国的新超级火车起航》的报道称,中国计划在2025年之前追赶上与西方的技术差距。
报道称,在“复兴号”启程之前,北京南站的乘客纷纷在这款车头尖尖、两侧有着醒目红色条纹的新动车前自拍留念。这样的照片足以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赢得不少称赞。
“复兴号”在四个月前投入使用。而中国人对于他们如此漂亮的火车也十分自豪。与之前的“和谐号”相比,新车在速度上更胜一筹: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完成从上海到北京的1300公里路程只需要四个半小时——而且几乎没有晚点。“和谐号”用时则要多半个小时。
运营者称,新列车不仅更快,而且配置也更高。乘坐空间更大、免费的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笔记本插口……技术上日臻完善的中国火车令欧洲感到紧张。北京对西方下的“战书”名为“中国制造2025”。这一雄心勃勃的政府规划计划在众多领域弥补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令自己成为世界市场的领头羊。
报道称,生产设施将更加现代化,而引进国外技术则由本国创新所取代。“复兴号”就是这一政策的一个直接结果。
报道称,如果说上一代列车还更多依赖德国ICE高铁或日本新干线的技术,那么“复兴号”则是首次由中国中车完全持有所有的专利。“这也令它的海外销售明显变得更加容易”,中国铁路专家罗雁云说。
报道认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西门子计划将它们铁路部门合并也是对来自远东的竞争日益增强的反应。2015年,中国两大国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重组合并,以便共同占领世界市场。
由此而产生的铁路巨头中国中车的数据一目了然:2016年的营业额为305亿欧元。西门子和阿尔斯通加在一起大概是这个数字的一半。
但是即便在中国,人们也不认为“复兴号”眼下马上就可以令欧洲人在世界市场上失去影响了。“中国中车还必须向购买者证明它的车辆质量”,罗雁云说,“这是第一步”。
不管怎样,在泰国它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中国人从12月开始在那里建造泰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未来“复兴号”也将行驶在曼谷和东北部的呵叻府之间。
报道称,当然中国中车在国内卖出的列车明显更多一些。中国拥有世界最长的铁路网。去年底时它的长度达2.2万公里。到2020年时将达到3万公里。
因此每个月都要生产几十辆新高铁。最迟到三年后它们的速度将变得更快:据中国国家媒体报道,下一代高铁的时速将达到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