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详页

吉林日报:“精益”:打开一片天——来自长客股份的报道

来源: 2014-03-28
★核心提示★
  ●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是所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精益”呼之欲出。
  ●精益思想(LeanThinking)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LeanManufacturing)方式,其核心是“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精益管理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持续追求浪费最小、价值最大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是精益生产理论的扩展,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各层面的深入应用。
  ●几年来,长客股份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轨道客车生产基地,精益化生产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具有广泛推广的意义。
  
  看得到的“精益”:从“颜色管理”说起
  走进长客最“古老”的厂房——冲压车间,记者对这栋有着60年历史的厂房感到惊讶不已:大厂房老而不旧、工件多而不乱、工人工作忙而有序。“前不久外国指导专家马歇尔来到这里评审,夸我们车间精益干得好,光看场地就知道比几年前改善太多了。”长客股份冲压件分公司副经理关中信告诉记者。这座2.98万平方米的大厂房,负责生产几万种冲压部件。作为长客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城铁车制造的首道工序,冲压件分公司的生产任务极其繁重,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各车型的生产进度。
  在工作区里,记者发现三条数米长的木板搭建在工作区内,三条木板三种颜色,分别是红、黄、绿,木板上还有一个小标牌,上面写着“北京地铁14号线不锈钢结构”。“这些木板是干啥用的?”记者好奇地询问。“这是我们的‘颜色管理’,这三条木板就是我们的‘料架子’,红色板上放的是当天需要完成的工件,黄色的是次日需要完成的,绿色的板放置的则是已经完成的件。送料工人把料送来的时候就按这个摆放。”冲压件分公司二车间主任王然告诉记者,“今天需要干啥,都摆在这里,不用找料、非常直观,效率提高很多。”据介绍,冲压车间做了一次“流程标准化”的改善,推行工序上的“先进先出”,也就是先来的材料先处理,后来的后处理,同时实现“颜色管理”,这对控制生产节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就蕴含着精益的大道理,要知道许多年前,冲压车间并非现在这个样子。“以前我们冲压车间是最拥挤的,一股脑地进料,做完的工件加上未加工的材料堆得像座小山,机床前都没下脚的地方……这么说吧,你都看不到人,放眼望去都是料。”关中信感慨道。而现在不锈钢、铁板、料箱定址摆放,不仅大大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还实现了安全、质量、效率的全面提升。用工人们的话就是“敞亮规矩,方便多了”。
  
  持续改进无小事:“精益”带来的荣誉感
  上个月,剪切二班的政工班长张研得了个奖励——一本证书、一个电饭锅和一些奖金,颁奖的人是长客股份公司工会主席陈孝敏,厂级领导来到生产现场给工人颁奖,那得是工人作了啥样的贡献呢?另外,据说张研的事迹还被《长客股份》报和《长客新闻》报道了,啥事呢?记者心里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原来长客股份去年12月更新了一批数控剪板机,张研在干活的时候发现,每次把钢板靠在剪板机的剪切靠尺上时,靠尺都会被撞开。“每次干活都得调整,不调出来就是次品,刚开始干四块废两块,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太大了,”张研告诉记者,“而且也不安全,钢板可能掉下来伤人。”爱琢磨的张研发现了问题所在——靠尺支柱太细且不牢固!“厂家生产的设备理论上没问题,但实际上就不实用了,所以我给设备做了改进。”张研指着靠尺下面的一个墩子说,“这个就是我后加的,用来代替之前的细铁棍。一是对我干活方便,二是节约了公司成本,料件合格率高了。”据介绍,现在这个张研改进的墩子能承受5吨的重量,这个改进已经在整个车间应用,彻底解决了之前的问题。从12月份引进新机器发现问题,到今年1月份张研解决问题,再到2月份张研得到公司的表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也让人看出了长客办事的效率。
  “这奖是长客的‘精益改善成果奖’,每个月各个车间和部门都要上报本单位的精益改善成果,公司在此基础上遴选出10个最有特点的改善成果进行表彰。”长客股份公司精益推进办公室主任赵炯告诉记者,企业不以大小论事,只要有效果、有改善、符合精益的理念和原则,就给予奖励,除了企业工会、战略管理部、企业文化部的主管领导亲自颁奖外,还将在员工所在单位召开大会表扬,推广改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创造价值……仅2013年,长客就有120人获奖,极大调动了工人践行精益理念、参与精益改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生产的良性循环,企业推行精益管理的文化氛围也愈发浓厚。
  
  看得懂的“精益”:精益管理本土化
  再好的理论,若是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那也是毫无意义的。目前许多企业也在学习精益,只为何效果差强人意?问题何在?作为成功推行精益化生产的长客人是如何认识这一点的?
  长客股份总经理卢西伟:“精益思想博大精深,方法工具极其丰富,在系统推进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同时又不能教条的简单照搬照抄其他行业或企业的具体做法,而是应该在深刻理解精益思想精髓的基础上,针对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轨道客车制造行业的特点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最终形成一套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的精益实践模式。”
  长客股份企业文化部长张天:“把发达国家的‘精益’化经验向我国企业输出的过程中很重要,学习‘精益’要很好地把‘精益’用中国人能听懂的语言来贯彻落实,大道理人人都懂,却容易沦为空话,而‘精益‘的意义更重在实际应用。要想推广‘精益’,必须用中国语言来描述,‘精益’思想可以宣传,但‘精益’名词最好‘中国化’之后再用,将‘精益’的真正内涵消化理解后,再转化为人人耳熟能详的话宣传、贯彻,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长客股份冲压件分公司副经理关中信:“精益化本身衍生于汽车制造企业,有很多内容是针对流水线设计的,所以有些内容对我们没有实际用途,或者接受起来比较难。比如‘节拍生产’,我们就有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如果工人接受其理念,并从中受益,那么他就有热情。反之,如果不符合工人们的工作实际,那么方法、理念再好,也会起到副作用。精益化管理和生产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过程。”
【记者手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中国轨道客车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被描述为“普遍低,有亮点”,而同期世界一流企业生产的产品则是“普遍高,偶尔有瑕疵”。如何正视这种差距?长客人一直在总结和反思。直到如今,长客股份已经成长为世界一流的轨道客车生产企业,其成长历程值得人们借鉴。
  “我们就是要和世界接轨,向世界一流看齐。”长客股份企业文化部部长张天的话,让人感慨良多:中国企业只有把活干精了,干细了,有条理,才能效率高,才能批量出精品。长客股份认为走精益之路,是国企摆脱困境,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精益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方法,它无处不在。比如:过去工人师傅工位的柜子乱糟糟的,衣服下面压着扳子、螺丝刀等等。而精益化就要求装衣服就是衣服,装工具就是工具,井井有条,闭着眼睛都得找出来,开始大家不适应,但时间长了,终于发现它的好了。
  再比如:工人在操作,就不能老让他蹲那,普通人谁能连续蹲八小时?得让他坐好、站好,也不能让他老弯腰,需要让他在最舒服的状态干活。同时,经常使用的工具和料件,按先后顺序,以最简洁的方式、最合适的距离摆放,便于工人拿取、装配。这些都做到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不以好看为目的,而是以最方便为目的,再加上最安全、最高效的操作。好了,精益就产生了。”这个道理举重若轻。
  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流企业为什么高效,为什么少错漏,就跟这些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如今,我们的企业正面临这样的变革,改进也正是从这些小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