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详页

【媒体看长客】人民日报:哈尔滨地铁1号线载客试运营正式开通

来源: 2013-09-27
人民网哈尔滨9月26日电(记者 袁 泉)我国建成的首条寒地地铁哈尔滨地铁1号线今天上午8时30分载客试运营正式开通,我国最北省会城市“冰城”哈尔滨迈入“地铁时代”。
  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西起哈尔滨南站,终点为哈尔滨东站,全长17.47公里,共设18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线。
  该工程利用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长10.1公里的地下人防工程,于2008年9月29日破土动工,历时五年实现了“洞通”、“电通”、“轨通”、“车通”和设备安装、联调联试及空载试运行、各种专项验收,并通过了国家组织的试运营基本条件评估。这是哈尔滨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施工工艺最复杂、交叉作业最多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据介绍,哈尔滨地铁1号线采用“四动两拖”6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公里,客车定员载荷每列车1470人,试运营初期列车运送能力达到1.13万人/小时,车辆使用寿命可达30年。
  作为中国首列高寒地铁列车,该列车突破了低温条件下车辆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难关,具备超强的防雪、抗寒性能,可在-38℃低温环境下持续运行。车窗的封条,客室门密封胶条首次采用耐低温的硅橡胶材料,车辆车钩系统的橡胶件、贯通道折棚及车辆密封用的密封胶均满足在哈尔滨的低温气候条件下,整车隔热材料首次采用高性能保温纤维棉,首次在客室车窗外层玻璃内侧镀LOW-E膜,并在中空层内充氩气,增强列车的隔热防寒效果。
  此外,哈尔滨地铁车还在采暖和空调上进行了特殊的设计,比如在座椅上有电热器,每辆车上设置了两台大功率空调,能够确保列车冬季比较温暖。
  哈尔滨地铁项目创新融资体制,确立了地铁建设一体化运作模式,组建了集筹资、建设、运营、偿债一体化的法人主体,建立起多领域、多元化、多渠道的资源性、长线性地铁项目筹融资体系,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打破地铁资金“瓶颈”。
  哈尔滨作为一个拥有900多万人口的城市,新建成的地铁将为冰城百姓带来全新的地铁出行新方式,并带动沿线“地铁经济圈”的发展。
  目前,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0余万辆,而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地铁的开通将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预计沿线地面公交日客运量减少5000车次左右。
  根据地铁部门安排,从27日起执行秋冬季运行时间表,早班6时,末班21时,客流高峰时段为7时至9时、17时至19时。
  (责任编辑:姜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