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详页

【加速文化软实力建设 ——聚焦中国北车长客股份自主创新发展路径之六(文化创新篇)】

来源: 2013-03-07

    日期:2013年03月07日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吉林行
  ■中国经济时报“东北振兴吉林行”采访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长客人深知这个道理。长客人说,在高铁领域,外国人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中国不过是在三五年搞起来的。迎头赶上的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深刻地认识到,与国际一流企业之间最大差距在于文化。
  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正在做的是,承袭优良传统,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打造一个与国际化经营战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开放型的引领文化,真正使引领文化体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使企业发展“软实力”强大起来。
  凝心聚力靠文化
  专家认为,继技术竞争、管理竞争、营销竞争、品牌竞争之后,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是文化的竞争。如今,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兴衰成败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涵和灵魂。正所谓:“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
  中国北车长客股份的飞速发展不禁无数次让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力量使这家企业如此神速地跃升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就此,中国北车长客股份董事长董晓峰曾给出这样的答案:中国北车长客股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长客精神是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长客人的激情和信念是他们创造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的制胜法宝。
  不过,董晓峰表示,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在企业文化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企业硬件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企业的水平,我们最大的差距在文化。”他说,“我们必须在总结和继承企业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前瞻发展,靠自己的力量构造与时代发展相吻合,与企业地位、目标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进一步发展,围绕企业目标形成凝聚力,围绕企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形成积极统一的价值取向,进而引领人的行为,推进企业进步。”
  中国北车长客股份企业文化部部长张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北车长客股份脱胎于国家“一五”项目,是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在此之前,我国基本没有铁路客车制造,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从填补空白到领跑高铁,中国北车长客股份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再过一年,就将迎来一个甲子。回顾这一历程,大体上历经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艰苦创业、七八十年代的提产扩能、九十年代的市场洗礼和本世纪以来的走向世界等四个重要发展阶段。
  伴随着这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文化传统,包括建厂初期的“创业文化”;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奉献文化”;改革开放时期的“竞争文化”和近几年形成的“创新文化”。
  张天说,回顾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整个发展历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适应发展形势调整思路的自觉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文化传统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优良的文化传统引领经济建设进一步成长发展的过程。
  在张天眼里,中国北车长客股份的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涵是忠诚奉献,追求卓越,生命力在于创新。老一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历经磨练,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人均工资仅有38.9元,通常员工靠这点微薄的收入要养活四五口人,但大家从不诉苦,顾全大局,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发展的道路,一次又一次占据了先机。是企业独特的文化产生了凝心聚力的作用,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而今迈步从头越
  超强的文化软实力是当今世界优秀企业的核心特征,被公认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从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如何建立起能够引领发展的文化体系,形成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必须越过的门槛。
  毕竟,中国北车长客股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时代,早在几年前,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意识到员工的骨子里还存在思想陈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等落后观念,在市场经济下不破除这些观念企业就无法进步,员工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企业就无法放下包袱、实现文化提升。
  人是万事根本,企业文化如何贯彻一向是个难题,有多少企业有自己的所谓企业文化却普及不力,企业文化被架空并不少见。而中国北车长客股份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不断加速企业文化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使企业文化深深扎根在每个员工心中,员工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几年,为明确发展战略,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提出了“求真务实,低调不张扬”、“寻找差距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得市场者得天下,市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命脉”等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国际一流轨道客车制造企业这个目标上来;为提高员工职业素质,把“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理念落到实处,有效地提升了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增强全体员工作为高铁工人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出了“行为规范世界一流、现场管理世界一流、工作技能世界一流、职业操守世界一流、产品质量世界一流、工作效率世界一流”的六个一流要求,确立了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
  这几年公司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尽善尽美的精细文化、24小时有效的奉献文化、有错必究的制度文化以及文化人的人本文化等先进理念正在公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公司提质提能、加快发展的内在力量。
  近些年中国北车长客股份继续坚持走出去,思想上更加开放、融合。为把中国的铁路客车标准输向世界,提出了“培育精细品质,打造民族品牌”的口号。因为长客人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前,中国北车长客股份面临着特殊的发展形势,我们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铁路装备制造企业;我们的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已经达到一流企业的要求;得天独厚的市场更给我们奠定了难得的基础。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特别是大发展、快发展、爬陡坡,要求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多品种、大批量、高水准生产要求。传统相对封闭、产品单一条件下形成的某些定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站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企业发展,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在做的是,承袭优良传统,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打造一个与国际化经营战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开放型的引领文化,真正使引领文化体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使企业发展“软实力”进一步强大起来。
  从第一次党代会提出 “建设国际一流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发展目标,到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三步走”战略,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对发展本质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目标越来越清晰。而今迈步从头越,珍视忠诚、奉献、创新、卓越的长客人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长春调研采访期间,本报记者看到,当地打造“世界轨道客车之都”已经初见成效,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已经建成10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具备年产1000辆高速动车组、1200辆城轨客车、500辆铁路生产能力,预计到“十二五”末,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预计未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大发展,铁路发展滞后,“一票难求”的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变。
  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云峰告诉记者,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已经具备建设包括高铁在内的所有轨道交通 “交钥匙工程”的能力,伴随着“中国创造”“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高铁”这一民族品牌必将更受世人瞩目。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记者:谢光飞 周雪松 王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