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详页

吉林日报——轨道交通:让幸福提速

来源: 2012-11-07

 

    【编者按】11月7日《吉林日报》“美好吉林·喜迎十八大专刊”发表了《轨道交通:让幸福提速》的报道,对轨道交通为便利百姓出行,在建设“美好吉林”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真实再现,现转载报道全文。
  ● 最近,聊起长春市的变化,很多市民都会感叹这样一句话:前一阵子修轻轨,这一阵子建地铁,在这样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交通提速了、发展提速了,长春市民的幸福生活也跟着提速了。11月4日,记者搭上轻轨客车,感受轨道交通带给市民们的幸福生活。
  在朝阳桥站,和记者一同乘轻轨客车的市民于桂芬表示,她以前每天从朝阳桥到临河街要先乘253路公交车,再换乘238路公交车,整个车程需1个多小时。乘坐公交车时,上车后不仅没座,而且在同志街和自由大路通常要堵车很久,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有时堵车半小时以上。自从有了轻轨客车,每天出行方便、快捷。“乘坐轻轨客车从朝阳桥站到临河街站只需30分钟。乘坐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红绿灯,不涉及塞车,所以到达每站的时间都很准。我儿子每天上下班都坐轻轨客车,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塞车而迟到。”于桂芬还告诉记者,冬天来了,轻轨客车不仅有空调,座位上也是越坐越热乎,车内环境干净整洁,坐轻轨客车感觉很舒适、也很愉悦。
  吉林财经大学学生王宏宇说:“我家住在火车站附近,每周末往返学校都坐轻轨客车,比坐公交车不仅节省一半以上时间,而且感觉非常好。它行驶时没有噪音,更没有其他车辆刺耳的鸣笛声。我最喜欢在炎热的夏天坐在轻轨客车里听着音乐,读一本小说,不时眺望一下窗外的风景,湛蓝的天空,繁茂的枝叶,看着繁华的都市,美丽的春城,细细品味生活里的点滴幸福……”
  在卫星广场站搭乘轻轨客车、准备在会展中心站下车的农民工李树财说,他曾经参与过重庆轻轨的修建工程。“轻轨在修建过程中都有严格规定,比如城市轻轨噪音不能高于70分贝。为了降低噪音,长春市的轻轨客车使用弹性车轮,减少与轨道接触时产生的噪声;高架线路也采用渣石道床,减少行车时的噪音;轨道更采用无缝钢轨,最大程度减少连接点造成的噪音;4号轻轨线路还在两侧安装两米多高的声屏障,就是为了阻隔噪音。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轻轨客车行驶过程中,不仅噪音被最大化消减,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李树财还表示,发达的轨道交通是大都市的一大特征。以前在上海、重庆这样的大都市打工时,平日里出行有轻轨、有地铁,生活节奏很快,生活方式也舒适、便捷。那时候就在想,什么时候长春也能建起轻轨、地铁,让长春百姓的生活更幸福。一晃儿长春的轻轨都建4条线路了,多条地铁也正在建设之中。从东到西,从南至北,长春的轻轨贯穿了整座城市,就像一条蛟龙游走于城市之间。乘坐轻轨客车更有一种置身于大都市的感觉。
  长春铁路局退休职工赵大爷和记者聊起10年间百姓出行的变化,颇为感慨,这些年长春市的变化太大了。“从2002年长春市的第1条轻轨线投入运营,到今年第3、4条轻轨线正式运营,10年间,长春市区基本建立起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为骨干、功能多样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目前,长春市区的机动车总量超过70万辆,每天数百辆汽车递增,使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力大、效能高的轨道交通,更成为各大城市尤为关注的目标。这种轨道交通让人们不必再因为距离问题,蜗居在拥挤的城市中心,也让城市空间分配更加合理,使人们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在临河街上国商十二坊店附近做小买卖的高大姐热情地对记者说,自从临河街上建起了轻轨,她的生意也跟着红火了不少。“这条轻轨开通以来,临河街沿线的商业圈也繁华起来。现如今不仅临河街站附近的交通更为便利,而且沃尔玛、国商百货这样的大商场揽客能力强,再依托轻轨为居民出行带来的便利条件,你说这一带的生意能不火吗。”北海路站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4号轻轨线路的运营,的确给沿线区域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其实轨道交通网络的建成和通车,它的意义不单单停留在出行工具的层面,它的存在也使城市的格局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沿着它的轨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将变得更加繁华、亮丽。”
  吉林日报记者 吴 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