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吉林、辽宁等地迎来入冬前首场暴风雪。其中长春达到暴雪量级,积雪深度达到11.7厘米;沈阳则上演一场“雨雪共舞大戏”。遭遇如此恶劣气候,公司研制的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宛如猎豹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飞奔在千里哈大线,车辆未出现任何问题与故障,经受住了首次暴风雪的严峻考验。
众所周知,雨雪天气对动车组安全影响很大。例如,漫天飘舞的雪花很可能被卷入车体下部的设备舱内。此前,同类型的动车组设备舱均为自然风冷半封闭结构,飞奔的列车如果把积雪卷入车体下部的设备舱内,不仅增加运行列车的重量,还会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动车组每运行到一站,都会开启塞拉门模拟乘客上下车,车辆运行时速高达300公里,站与站时间间隔非常短,造成塞拉门和风挡的区域温度较低,可能会导致塞拉门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此外,化下来的雨雪可能在司机室挡风玻璃上再次结冰,影响司机视线。
公司高寒动车组技术攻关团队将CRH380B型动车组的适应最低气温锁定在-40℃,在材质选择、列车制造和低温试验等环节充分考虑列车的低温适应性,用特殊材料制成“最高速度等级高寒动车”。
为避免雨雪进入车下设备舱, 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全新设计了自然通风密封型防雪设备舱;为确保车门开闭灵活自如,更换了不符合-40℃低温条件的材料,采用适应低温环境的气动和电气部件,更换适用于-40℃的限位开关、渡板电磁阀以及密封条润滑脂,在门板内表面增加集水槽,通过定期清理防止冷凝水下流结冰。
自哈大高铁试运行以来,公司派出了精干的售后服务人员奔赴前线,为哈大高铁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每日每列车均安排 “随身保健医”随时在车上添乘监测,仔细为车辆记下每次运行的发车起始时间、发车区间、行驶公里数、运行状态等情况,为车辆做一份专属的“健康档案”。当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奔波一天回到“高铁之家”后,“动车医生”要对车辆各个部件,例如受电弓、车顶紧固件、网络控制系统、空调机组等进行全面深度“体检”。
据悉,这次暴风雪来临之前,“动车医生”们对门廊加热系统,司机室挡风玻璃加热系统,净、污水管路伴热系统等进行了严格的功能测试,保证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在低温天气下状态良好。在试运行中,车外暴雪肆虐,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车内一直保持着人体最佳适应温度——22度。“长客造”以其独有的魅力迎接哈大高铁的顺利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