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重走丝绸之路特别报道]国际先驱导报:兰新高铁体验记 中国高铁比国外同行强在何处

来源: 2015-12-08

     不同于当年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而今广袤的西北大地早已飞驰着高速动车,拉着全国各地的货物,日夜兼程地奔向阿拉山口,进入中亚,到达欧洲。近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就循着开通一周年的兰新高铁进行了一番体验。

  近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迎来了“走出去”的绝佳机遇。而登上“火车头”的本报记者切实感受到,牵引的脉动映衬着当地发展的生机。从不断人性化的司乘环境,到24小时的快速响应,再到人流物流的高速重载运送,中国轨道交通在赶超国际巨头的同时,不仅驱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发展,还顺势加速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

  “桑塔纳变宝马”

  在兰州铁路局的机车整备车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研制的和谐系列高速机车正在缓缓驶入。一部分机务人员启动电脑检测程序,一部分机务人员实地检验,21个人需要同时工作78分钟才能整备一辆机车,交付待乘区使用。

  “我们这边的机车,最西到达乌鲁木齐,往东到达北京、上海,最远往返3600多公里,不用换机头。”兰州西机务段兰州整备车间主任冯伟说,不管是内燃机车,还是东风、韶山系列的电力机车,都容易出现故障,要牵扯大量精力。而现在的和谐系列机车,基本不会出现问题,容易操作。“以前培训一个学习司机,全部培养完成要6个月,而现在只需一个月。”

  爬上一列和谐系列机车,不断闪烁的电脑屏幕展示了它的科技含量。“这是一款智能化机车,人机配合程度高,减轻了操作难度。惩罚制动、牵引封锁、再生制动等技术则提高了行车安全。”乌鲁木齐铁路局乌鲁木齐机务段职教科科长许宁说。

  同时,和谐系列机车的故障率比传统机车减少了64%,一旦出现问题,电脑也会自动显示,指示乘务员处理,从而快速复位。此外,这一新型机车还非常节电。据兰州铁路局机务处检修科科长程育新介绍,中车株机研制的和谐系列机车每跑1万吨公里(万吨公里,铁路术语,一个运输计量又计程双重折算标准——编注)可节电15度,一年可为兰州铁路局节省电费3亿元。而且,再生制动技术还可把热量转换为电能,回收动力。

  往机车里边走,还有厕所、微波炉等“奢侈”配置。“以前就像开桑塔纳,而现在是开宝马。”许宁透露,在和谐系列机车之前,司机在机车上没上过厕所,而现在有了独立卫生间,司乘环境大为改善。

  2010年开始,株洲产的和谐系列机车在兰州铁路局线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历经了700多次的参数修改,让机车性能达到最佳。“凡是在兰州铁路局能运行的车辆,在全国都能用,因为这里温差大,弯道急,坡度大,对机车要求高。”冯伟说。

  2014年12月,兰新高铁开通。这是世界上穿越最长风区的铁路,其中新疆部分区段年均大于8级大风的天气达208天。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铁线路。以前,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坐火车要24小时以上,现在坐动车只要11个小时,坐直达列车只要16个小时,大大便捷了人们的出行。

  国产机车优势何在

  新疆的煤炭、粮食、棉花、天然气、石油等大宗货物资源丰富,然而,多山、戈壁、沙漠的自然环境,不适合公路的长途运输,此时铁路机车,尤其是重载的大功率机车就派上了用场。

  42岁的刘彦明是兰新线电力机车司机,主要运送煤、油、钢材等大宗商品。“以前的机车只能拉3500多吨货,而和谐系列机车能拉5000多吨,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益。”

  除了机车本身的性能全面提升,国内机车制造企业的维保服务也让一线的司机大为“点赞”。

  2011年11月,中车株机公司交付兰州铁路局使用的一台和谐系列机车的主变流器的水管出现漏水。接到反馈后,中车株机公司驻局的维保人员立即召集相关配件商赶赴兰州商量解决之策,经过半个月的测试、生产、调整,最终成功解决问题。“我们国产的机车,只要出了问题,响应速度很快,服务到位。相比之下,一些国外生产的零部件,一旦出了问题,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解决,而且还经常推卸责任,以保密为由不透露参数,增加了维保难度。”兰州西机务段办公室主任郭生杰表示,经过近几年的改进,国产机车的性能甚至好过进口,而且国内厂商的维保服务意识和水平已超过了国际巨头。

  而且,国产的后续维保费用显著少于进口机车。郭生杰举例说,某跨国厂商对一个变流系统的维护保养费用高达100万元,而国内相关产品维保费用只要10万元。“从售后服务来看,我们希望更多东西是国产的,因为可以24小时提供维保服务,而国外的维保服务根本做不到。”

  据中车株机公司驻兰州机务段区域经理蒋琪俊介绍,2012年该公司跟车成立了服务组,集结了核心配套商的维保人员,每天24小时值班。一旦有机车出现故障,在机车进场后的一两分钟内就能上车。

  “现在机车在线上出了问题,就会立即反馈到故障处理部门,后台人员可马上进行分析,等车子一到站,技术人员就能很快处理。”乌鲁木齐机务段技术科科长张兴儒表示,维保服务到位,是提高和保障货物运送效率的关键,在所有他们接触过的厂商中,株机的服务最好。

  复兴“丝绸之路”的牵引动力

  2100多年前,汉朝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各种商品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乘着马队和驼队出发。如今,一车车“中国制造”搭着高速列车运往中亚和欧洲,再输往世界各地。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轨道交通担起了驱动丝绸之路再次复兴与繁荣的任务。

  自兰新高铁运营以来,日均运送旅客超过1万人次。现在,从兰州到敦煌的“丝路”节点上,开通了很多客运旅游专列,更好地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乌鲁木齐铁路局积极与地方政府配合,推出了“坐着火车游新疆”产品体系,先后开行涵盖高铁、普铁的旅游列车共计23列,增开了周末动车。截至目前,全疆铁路客流同比增长13.8%。

  过去,由于兰新线运能紧张,很多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地方,因为运力不足而制约外运。如今,兰新高铁开通后,兰新既有线的运能得到了充分释放,更多新疆的货物跟着流动的列车到达世界各地,也让沿线发展起来。

  张兴儒表示,没有装备的提升,没法谈经济提速。一台机车跑的距离更远、运量更大、跑得更顺畅,就能极大地推动沿线经济发展。“由于货车的运量增加,铁路局的效率提高,将来还需要更多的新一代机车。”

  值得注意的是,火车头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效应,还延伸到了境外沿线国家和地区。目前,每天有7趟和谐系列机车牵引的中欧班列通过兰州,经阿拉山口发运到中亚和欧洲。“中亚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我国西部接近,我们的铁路装备在西部成功运用,为将来在中亚的运用积累了实践经验。”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说。

  自2001年起,中车株机公司先后向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出口过适合当地高寒、酷热交替环境的电力机车。当中车在新疆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竣工后,将有效地辐射中亚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提供从电力机车、动车组到地铁车辆、有轨电车等多样性的轨道交通装备。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今年7月初,由中车株机设立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在马来西亚投产,随后中车株机为马来西亚量身打造的世界最高速度米轨动车组用于载客运营。周清和说,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所取得的输出产品+服务+技术+管理+投资建厂等商业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移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未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无论是产品输出、产品运用还是产业的落地,也将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