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40/50/60周年纪念—12]想起市劳模王嘉滨那些事儿

来源: 2018-08-30

40年,始终守望着一束弧光,初心不改。

40年,始终坚持着一份事业,铆焊为伴。

40年,身经百战,孕育出一种精神。

40年,无私奉献,呈现出一种美德。

他就是株洲市劳模,车体事业部车体车间退休员工,四十年如一日的守望者——王嘉滨

牢记使命

王嘉滨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是南下干部,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他从小便牢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使命,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1970年,16岁的王嘉滨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四年后的1974年,他招工进入田心机厂锅炉车间工作,成为一名修理蒸汽机的铆工,端着一把风铆枪,在狭窄而脏污的锅炉通道里把一根根6米长、直径200的锅炉管铆在炉壁里,人站不直,蹲下又够不着,扑鼻的电焊烟尘味呛出眼泪。一天下来,一身脏污,一身疼痛。这样的工作,他坚持了四年。

1978年10月28日,株洲机车厂修理的最后一台蒸汽车出厂,结束了工厂40余年修理蒸汽机车的历史,全面转产电力机车,锅炉车间解散,王嘉滨在家等待分配。母亲心疼儿子,想让他进入轻松一点的岗位工作。一天,王嘉滨父亲的战友--铁道部工厂局的局长来家里看望他父亲。交谈间问了王嘉滨几个问题:“锅炉管的材质是什么?”“不知道。”“锅炉得烧多大的汽才能拉动车厢?”“不知道”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回答不出来。惭愧之余,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于是放弃本可以进入的轻松岗位,参加了刚成立的铆焊车间铆焊培训班。

在培训班里王嘉滨既学铆工又学焊工,叮叮当当的练完铆接后,他又学习焊接操作。起初,强烈的弧光一次次刺伤了眼睛,眼睛又红又肿眼泪直流,但是,上点眼药水,他就咬牙坚持下去。焊接时飞溅的铁水、焊渣烫着两手臂都是密密的小水泡。在艰辛的铆焊培训中,最难为可贵的是他那股子学习劲,他没有满足于实践操作,业余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理论知识,《金属学基本知识》、《焊接工艺及原理》都是他常看的教材。为了把技术练好,这一切的苦,他都能忍受。他总是默默告诫自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培训班结束时,他拿得了铆工、焊工第一名的好成绩。

1979年,韶山3型电力机车批量投产,王嘉滨在铆焊培训班学到的知识用上了派场,韶3的侧墙在焊接完之后,发生严重的波浪变形,车体外观质量达不到要求,成为了“拦路虎”问题。先后上了几位“打虎英雄”都一一败下阵来,王嘉滨主动请缨上去后,没有急于动手操作,而是先制定工艺方法,他采用双人配合,一人用火焰烤,一人用手锤敲击再用高压风吹冷,以此达到调平的效果,又快又好的将拦路虎拿下。为车间生产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经济效益。

产品如人品

王嘉滨的认真在车间是出了名的,他认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谁来劝阻都不会听,一点情面不留。这背后是他对自己铆焊技能的自信,也是对公司文化“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的践行。

2000年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合作生产DJ4,德方派了人员在车间生产,中方人员在旁边学习观看。此时王嘉滨担任侧构班班长,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一根20多米长的弦梁由四节短梁首尾连接而成,焊接完会产生旁弯,而德方人员的做法就是两短梁组焊完之后,吊下焊接工装,火焰-气冷调直后,组焊第三根,调直后再组焊第四根,先后要吊上吊下四次,调火四次。王嘉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认真劲又来了,他向工艺人员和车间管理者提出四根短梁一次性组焊一次性调火的方案。但做事严谨,近似于呆板的德国人坚持自己的方案,否决了王嘉滨的方案,再次提再次否决。王嘉滨的犟劲上来了,晚上他和班组一个焊工找来材料,用他提出的方案进行组对、焊接、火焰-气冷将弦梁调直,那叫一个干脆利落。第二天找来工艺人员检验,弦梁尺寸质量均符合要求,比西门子公司的工艺方法节约时间节约人力。后来实践中发现风冷较慢,改成喷水雾冷却,又一次提高了效率。这个方法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后,被评选为先进操作法,许多年后的今天都采用此方法。事后,王嘉滨说既然是引进吸收技术,我认定用我的方法可以改进好,而且我一动手就要负责到底,要搞好,不能被别人的方法束缚。

2002年,生产完的SS4G-1886朱德号电力机车车体进入了总组装分厂,下午四点,王嘉滨到大铁房总成车间去再次检查“朱德号”,正好碰到总成车间的领导也在检查,那位领导当即竖起了大拇指,配件端正美观,焊缝整齐漂亮,真真的精品,就是弦梁立柱表面还有些小芝麻颗粒。王嘉滨立马就脸红了,虽说焊接飞溅不影响外观,但是“动手即负责”不能是一句空话。他当即表示要将飞溅铲干净,尽管下工序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这时他的犟劲又来了,拿着一把扁铲,一颗一颗的将飞溅铲除干净,铲完之后已是凌晨2点。第二天回到班组后,他把焊完的弦梁立柱上的渣子铲的干干净净,脱下手套在表面摸了一遍,感觉不到硌手。组员都说工艺没有这样要求,瞎掺和什么,他只说了五个字“产品如人品”,此后组员自觉将每一根弦梁的焊接飞溅都铲的一粒不剩。

不忘初心

王嘉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王嘉滨在电视中看到受灾现场断砖残垣,百姓流离失所后,他说:我们现在还住的很好,吃的很好,祖国同胞受灾难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灾区同胞尽一份力量,随机他把当月1500元奖金全部捐献出去。在他的感染下,大家纷纷解囊捐助,你50,他100。不是巨额捐助,但是凝聚了大家的一片心意。“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党员要带头上。”这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2年,快到退休的时候,车间领导出于关怀,让王嘉滨在车间后勤岗位上工作,正值车间生产繁忙又炎热的时候,他每天忙于准备冰水给一线员工,一天四大桶,常人累的直不起腰,但是他坚持下来。晚上又主动准备四大桶冰水给晚班员工,一忙就到十一二点,车间生产调度袁绪标看到他这么晚了还在准备冰水,催促他早点回家休息,第二天可以晚点进来。可第二天他又准时来到车间准备冰水,他说不在生产一线了,现在是搞后勤了,既然是给员工服务,那么就一定服务到位。他常说共产党员就是要为群众服务的,要牢记初心,不忘党员的本色。

2014年,王嘉滨退休后返聘到九方装备负责车体车间委外产品的监造,风里雨里,烈日下奔走于车体车间和九方装备,继续发挥着退休后的余热。这一头坚守监造岗位,严把质量关,那一头协调物流转运,收集反馈信息,直到整个项目顺利完成。

时光流转,1974年进厂工作,2014年退休,王嘉滨扎根株机公司整整40年,铁锤、焊花陪他走过青春岁月。像他一样的许许多多的“守望者”,用他们的勤劳、知识和创新打造出一款款产品,从60年前第一台外形粗放的韶山1型机车到如今流线型外表远销国外的米轨动车组;从50年前的学习、引进、吸收到现在自主创新的中低速磁悬浮、有轨电车、动车组。遍地展现出“守望者”们的智慧。

如今王嘉滨和妻子儿女生活在美丽的田心,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大广场散散步,坐在一起细数着挥洒过汗水的每一段美好的回忆;在科技馆里和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株机人一起感受每一款新车下线的欢呼和激动。他把“棒子”传递给了下一代“守望者”,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继续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