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火车“底盘”专利攻略,中车为国际同行定规则

来源: 2017-06-20

10年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需要技术引进,才能生产较为先进的产品;数年前,我们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时,都要接受客户严格的专利侵权风险评估;如今,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已经可以运用专利工具,使竞争对手止步于“专利篱笆”外,获得市场的主导权。

2011年,中车株机公司成功中标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项目。马国采用米轨铁路,比国内的标准轨窄400多毫米,这就意味着要在更小的转向架内,装下同样多的“五脏六腑”——如变速箱、牵引传动装置等。

此前,我国还没有掌握电气化牵引米轨转向架的技术。中车株机公司的技术人员针对“减速传动装置尺寸过大无法装进转向架”等问题展开重点攻关。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连刹车装置、电机都没有位置安装。

在反复的技术讨论中,一位年轻的技术专家灵感迸发,“物理课上学过折射式望远镜,通过二次折射后,同样的焦距,望远镜的镜筒可以做得更短,何不将转向架减速传动装置分解为两级减速传动?”针对这一思路,中车株机公司开展专项攻关,最终开发出“二级减速传动”和新型的“踏面+轴盘”制动技术,不仅解决了安装空间问题,更较传统的轮盘制动加强了制动效果,提升了使用寿命。

此时,中车株机公司敏锐地意识到“专利即市场”,第一时间将此项技术在马来西亚当地申请了专利。终于,轮到我们为世界同行制定游戏规则了。

2013年,在马来西亚米轨高铁新项目招标中,客户鉴于株机公司前期提供的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出色表现,给众多竞争者出了道考题:转向架必须采用二级减速传动和“踏面+轴盘”制动技术,或者更先进的技术。

最终,中车株机公司赢得了这份10亿元人民币的米轨高铁订单,这就是专利的力量。

评语:在中车国际化的征程中,只有足够的技术、专利储备,才能获得市场的主导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车人坚信善为者善成,成功实现了由“追随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