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外专家“论道”无锡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技术发展高端论坛召开

聚焦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

来源: 2017-11-24

 

      太湖之畔,群贤毕至。11月23日至24日,第25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技术发展高端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来自中外轨道交通领域政产学研用的一大批重要嘉宾,聚焦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深度探讨轨道交通系统新理论研究、新技术引入、新平台搭建,为中国高铁系统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构建汇聚高端智慧。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无锡市人民政府、中国中车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所”)承办。
       百名中外嘉宾出席,院士专家汇聚一堂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是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搭建的技术交流平台,旨在鼓励优秀科技人才成长,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人才培养等重要作用。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经举办258场。
       本次论坛以“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外百余名嘉宾参会,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发表主题演讲的专家嘉宾1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株洲所董事长丁荣军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中车总工程师张新宁出席会议并致辞,无锡市副市长王进健到会祝贺。
        除此之外,本次论坛还邀请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德国莱茵认证中心(中国)等外国嘉宾出席,他们与国内部分政府官员、中车集团旗下公司、大专院校以及铁路总公司和各地铁路局嘉宾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铁路安全的国际化发展。
       聚焦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助力高铁“金钟罩”升级
       截止2016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年客运量接近15亿人次,是全球运营里程最长、总运量最大、运营速度最快、技术最复杂的高速铁路网。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速动车组保有量达到2700余组,每天开行4500多列,运送旅客400万人次,居世界首位。如此庞大的运营规模,给高铁技术研发,特别是安全保障技术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作为中国首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试点企业,中国中车于2016年宣布启动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技术项目研发,旨在通过研发安装更多高精度传感器,提升对车辆、自然环境、以及轨道线路三方面的监测能力,打造高铁“金钟罩”。该项目由中车旗下一级子公司中车株洲所领衔研发,技术攻关成功后,将实现让高铁列车等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预警完备率提升30%、因技术原因导致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降低50%。
       本次论坛立足该项目的研发实际,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剖析高铁系统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为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项目研发提供新理论指导和前沿技术借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发表了“高速列车综合环境模拟试验系统”报告,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江华作了“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主题演讲;北京交大博导贾利民对“高铁空天车地安全架构”进行了分享;中南大学教授梁习锋、佘志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黄刘生等则围绕高铁路桥隧安全、列车本构安全、外部环境分析、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研究。
       在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下,了解全球铁路安全前沿技术及认证流程、条例、标准,是铁路产品制造企业通往世界市场重要策略。本次论坛上,来自德国莱茵认证中心的专家Thomas Nievelstein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的Anson Jack教授对铁路国际安全认证及英国铁路安全保持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和与会嘉宾就“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开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技术交流展开讨论。此外,论坛还对当前全球前沿科技热点——量子通信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量子通信技术在中国高端科研领域的系列成果。
      高铁打磨机器人吸睛,株所制造智绘未来
      论坛期间,正在无锡工厂进行高铁车体打磨作业的大型智能打磨机器人,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热点。
这批打磨机器人是株洲所与华中科大联合科研项目——大型结构件智能抛磨系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打磨,以动车组车体和转向架、商用客车车体、大型风电叶片等复杂型面的抛磨作为应用切入点,突破了多机器人协同加工关键技术,可实现大型复杂型面的高可靠、低成本和高柔性智能化制造。
相比人工方式,机器人打磨具有智能化、效率高、操作空间大等优势。举个例子,一节高铁车身的涂层工序中,需要进行四次打磨,采用人工方式,4个工人需要作业16小时,总工时超过64小时。而采用机器人打磨,效率可提高10倍以上,而且打磨更加平整、粉尘排放大大降低,且工序成本可降低30%。
      目前,我国在轨道交通、电力、船舶以及汽车等领域关键部件的智能制造还属于一片蓝海,该项目的研发成功,将填补国内同类设备空白,缩短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事实上,作为科技与产业的探索者,株洲所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从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四个维度着手,相互交叉耦合,全方位推进智能制造。
     “十二五”以来,株洲所已先后完成全球第二条、全国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轨道交通行业全球首条按照智能制造标准打造的变流模块智能制造样板线等智能制造项目建设。2015年工信部公布的94个智能制造项目中,株洲所独占3项,成为全国入选智能制造项目最多的企业。
       进入“十三五”,株洲所智能制造的步伐更加稳健,以智轨列车、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产品的相继推出,以“经营城市”为核心理念的城市交通及基础设施智能解决方案的提出,正助力株洲所从制造跟随朝着智造引领阔步迈进。

(文:姜杨敏、武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