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雪松:“金蓝领”的暑假生活

来源: 2012-09-19

张雪松:“金蓝领”的暑假生活


    张雪松,男,回族,1973年2月出生,2007年8月入党,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铝合金厂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机修钳工高级技师,中国北车资深专家、“金蓝领”,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金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他数百次修复进口大型数控设备,完成技改近百项,创造价值数百万元。他与唐车公司全体职工一起,创造了国产动车组的世界速度,他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标杆。


    8月20日下午,在铝合金厂见到张雪松的时候,他正带着几个工友抢修用于铝合金车体底架加工的“平安”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安全联锁机构出了毛病,继续生产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可一旦停  下来,唐车公司正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紧张生产的高速动车组车体大部件,就会在这道工序“卡壳”。张雪松蹲在设备旁,仔细查看研究,“必须尽快修好,可不能耽误了生产。”尽管抢修很忙,可他一身工装穿戴整齐,与平日上班一样,还是那么认真、那么利落,一点儿也看不出这位“金蓝领”大学生正在放暑假。


    扎进一线,“金蓝领”大学生暑假有点儿忙


    张雪松是中国北车“金蓝领”工人、资深专家,唐车公司铝合金厂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机械钳工“双料”高级技师。1992年,技校毕业的张雪松如愿进入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的摇篮——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唐车,成为众人羡慕的铁路技术工人。


    参加工作20年,张雪松先后从事机械钳工、工具钳工、车辆钳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等工作,他的刻苦与钻研,在每个平凡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刻苦、勤奋,像钉子一样有股钻劲。”工友们这样评价他。


    自从2005年唐车公司引进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张雪松更是一直伴随动车“一路奔跑”:研制首辆高速动车组和首辆磁悬浮列车铝合金车体,安装调修价值十亿元的进口高精尖大型数控设备,确保安全稳定生产……他早晨6点多出门,晚上没准儿几点能回家,周末加班也是常事。


    忙,是这些年张雪松生活的常态,除了忙于工作,他还一边攻读重庆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一边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学校当客座教授。这个夏天,他本可以好好歇歇,因为今年他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级劳模本科班脱产学习,重新做回“大学生”,有了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暑假。


    但是7月中旬一放假,他在家待不住,又天天去单位。他说,上班习惯了,闲下来心里反倒不踏实,他想念工友们和自己“手把手”安装维护的几十台数控设备。


    一回到单位,张雪松立刻找到了感觉。公司正在为德国西门子生产高速动车组车体大部件,这可是中国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首次出口欧洲,企业几年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成果,将经受以“挑剔、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的考验,这批产品必须保质保量、万无一失。张雪松召集设备操作者和维修班员工,开了个碰头会,仔细统计了数控设备定检小修、润滑保养工作的完成情况,他嘱咐工友们要注意维护巡检和隐患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处小问题,做好日常保养,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中,“不能因为设备故障影响了这批出口订单的正常生产。”


    破解难题,维修设备显“优秀党员”风采


    200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雪松,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无数荣誉,光环下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刚从北京回来,马上投入工作的张雪松就赶上铝合金车体车顶加工专机连续出现加工超差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时好时坏,总是无法彻底根除,张雪松主动请缨破解这个难题。他研究机床加工超差的规律,测算加工专机主梁的角度和位置的变化,设计制作了专用的调整机构,给主梁适当位置增加加强筋,调整变形量,使X轴Y轴垂直度误差由0.35mm/300mm一下子缩小到0.05mm/300mm以内,试加工一次合格,彻底解决了车顶加工专机超差问题,避免了工序停工造成的损失。


    这个暑假,张雪松带领一个数控设备维修团队,积极开展立项攻关,解决数控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的疑难问题,又完成了多项创新。


    “外国专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行。”张雪松算了一笔账:请外国专家维修一小时要80欧元,从上飞机那刻开始计费,飞上十几个小时到中国,啥都没干就得先付1万多元。而且,铝合金车体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关键工序都由大型数控设备完成,一旦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就可能造成整条生产线停产。张雪松说,“维修是拖不得的急活儿。”


    经过仔细检查,张雪松和工友们找到了“平安”加工中心的故障原因,门机联锁安全限位触碰头整个断裂了,要全套换新的。经联系,厂家配件要至少一周时间才能到位,“平安”机床是负责西门子大部件、CRH380BL高速动车组等车体底架生产的关键设备,停产半天,都将影响后续的生产计划无法按时完成,而停产几天等待配件将造成巨大损失。


    张雪松仔细研究了触碰头的断裂部位,胸有成竹地承担了维修任务,并利用这次机会带领徒弟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成整个创新过程。“既然来不及换新的,那就把损坏的触碰头重新焊在一起。”张雪松提出维修方案,但触碰头由两种金属材质组成,焊在一起需要技巧。这难不倒张雪松,靠多年的经验,他带着徒弟陈宏伟利用冷焊方法,试着边冷却边焊接,修复了触碰头。最后,张雪松还仔细检查了触碰头的干涉部位,确认触碰头本身就是故障根源,消除了故障隐患,机床重新运转起来,避免了重大损失。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发挥党员先进性,工作上先己后人,想在前、干在前,将知识经验应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党和国家做出自己更大的的贡献。”看着张雪松忙碌的身影,不禁回想起他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后在一次党课上的表态发言。


    以厂为家,甘当“家教”传艺授业


    以厂为家。在妻子范红云眼里,张雪松重感情、有责任,正因如此,让他无论企业好坏都一直选择坚守,厂和家,张雪松从来都是难解难分。


    “在做动车之前,厂里很不景气,是高速动车组项目带来了转机,企业效益好了,大家都受益。”张雪松说,“唐车培养和成就了我,我们第一代高铁工人都很努力,都很优秀,我能做到的,大家都能做到,我只是有幸成了其中的代表,却让我个人享受了太多的荣誉。”


    对企业的爱,不仅使“金蓝领”张雪松加倍努力工作,加倍钻研技术、创新攻关,也让他对带徒弟、带动身边的工友一起进步,有了更大的热情。妻子范红云说,“原来就读的技校经常邀请雪松回去讲课,每次给讲课费他都不要,他说,母校培养了他,现在回去讲课,也是报恩。”


    2010年,唐车公司在铝合金厂设立了第一个“金蓝领工作室”,张雪松作为负责人,以厂为家,又做起了“家教”。


    “金蓝领工作室”发挥了高技能人才的领军作用,吸收了百余名技师和技术能手加入,成立的13个工序固定生产小组、4个专项技术攻关小组。“共产党员要把周围职工都带动起来,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只有更多职工掌握了新技术,才能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这是在生产一线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张雪松立足“金蓝领工作室”,更加注重导师带徒工作和青年员工的培养,带出了一支素质高、技能优、作风硬的动车先锋团队。


    脱产上学期间,张雪松的“金蓝领工作室”依旧忙碌着,很多员工在出口西门子车体大部件生产中,开展了技术攻关和基础创新,在张雪松影响下,学习、创新已经成为员工们的一种习惯。


    短短的暑假,张雪松没有忘记传艺授业。7月底,铝合金厂价值近万元的2把数显伸缩尺突然不显示初始数值、屏幕显示不全,无法使用。张雪松手把手的悉心指导徒弟王迪、李志强维修,深入浅出地讲解数显伸缩尺的工作原理,“授之以渔”地传授经验。经过努力,两位徒弟修复了数显伸缩尺,掌握了这项维修技能,实践本领不断提高。李志强说:“师傅不仅不怕自己的‘绝活儿’被学走,反而总是督促我们多看多听多学。”


    张雪松认为,青工可塑性强,要多方面发展,在技能提升的同时,要加强管理业务水平的提升,在管理上也要创新。徒弟王迪负责铝合金厂数控设备维修管理,张雪松根据经验,向他提出备件SAP清单的必要性,师徒共同努力,编写了铝合金厂数控设备备件BOM(SAP清单),对所有的备件采用信息化管理,订单式维修、订单式配送备件,使分厂数控设备、备件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序提升,维修工作效率更高了,对生产的保障更坚实。


    马上要开学了,谈及未来愿景,张雪松坦言:“我的目标从来不远大,我觉得青年人一定要务实,给自己定的每一个目标都要看得见、摸得着。我目前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这次脱产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速动车组技术代表了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中走出来的“十八大”代表张雪松,他的周围,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状元、金蓝领,都成为企业一线的骨干力量,将续写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