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企业管理:坚持央企“三色” 打造世界“一流”

来源: 2011-11-10
分享到: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作为“共和国长子”,其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是在国内对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体现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大使命,也是中华民族真正走向复兴、“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特征。中央企业要做强做优,并做大做久,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集团,我认为,应当坚持“三色”,即“红色”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绿色”发展方式(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蓝色”发展方略(布局全球化、行业高端化、文化兼容化)。

  首先,要打造世界一流中央企业,必须始终坚持“红色”发展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要保持中央企业中国特色主义性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认为至少应体现在:在所有制(生产资料)上应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在劳动关系(生产关系)上应坚持职工民主管理,在宗旨使命上要不打折扣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履行好经济、社会、政治三大责任。多年来,特别是在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方面,无论是支撑国计国防,还是服务民生社稷等,诸如参与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等等,中央企业都体现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众所周知,经济制度是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成功转型为执政党,并带领全国人民经过建国6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出了光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立国的最基本的经济纲领,规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方向。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历史使命,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而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做强做优、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央企业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正因如此,中央企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顶梁柱”,已经成为与党的“枪杆子”、“笔杆子”比肩的 “腰杆子”。

  ——应对国际竞争的利器。放眼当今世界,无论何种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大企业、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在我国已经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应该有一批体现我国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而中央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淀,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大多是行业排头兵,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许多企业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2011年,已有61家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其中有中央企业48家,几乎占八成。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地位和影响。

  作为中央企业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地位,充分借鉴西方现代企业文明成果,同时继续发挥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政治优势,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入手,激发体制活力,凸显政治定力,提升竞争能力,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做强做优,努力打造听党指挥、跟党走,在国内具有控制力、带动力,危难时刻顶得上、关键时刻冲得出,在全球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强企。

  其次,要打造世界一流中央企业,必须有效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转型升级。

  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方式就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理所当然地包括企业在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中央企业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建设“两型”企业,建立绿色发展方式,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所在。

  从一般意义上看,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本着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完善有关设施,生产绿色产品,承担相关社会责任。每一个企业,都要积极开发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污染排放标准,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从国内发展环境来看,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压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企业由大变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可持续、包容性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主要载体。

  从国际层面看,绿色经济作为一个概念,最早见之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而“绿色经济”的早期思想萌芽要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针对全球粮食安全的“绿色革命”。随后,这场“绿色革命”演变成一场全球的“绿色运动”,其包容性特征表现在,它不仅涉及到资源与环境问题,还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当前,“绿色经济”一词不仅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而且已上升到产业层面,以无害生产和高产技术为发展重点的农业,以生命科技及其产业化为先导的生物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和产品也都提出了绿色的环境保护标准。中央企业要打造国际一流强企必须“走出去”,而要顺利走出去,就必须适应这种“绿色革命”浪潮。

  中央企业在有效实现绿色发展方式中要坚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为目标,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引导工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引导工业转型升级。要推进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然,中央企业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型,要坚持循序渐进,比如从绿色产品到绿色产业链再到绿色环境的建设,比如从废品、废渣、废料和废水的可回收、可循环、再利用,逐步实现各工序的闭路循环和改造,使“废水养鱼、废渣种花”的景象逐步变成现实,再发展到旧品的“再制造”(不同于旧的产成品的“大修”,而是把旧的产成品收回后完全拆解变成零件,每个零件进行清理、整理,最终使这些零件性能完全达标后再到装配线装配成新的完全合格的产品)。从具体的发展思路来说,就是要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着力调整产业、产品、市场、产权、人才、组织、区域等七大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所属业务板块分别选择打造“全产业链”、“两头大、中间小”、“服务型制造”、“平台型经营”以及“第四方物流”等不同商业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企业向依靠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服务型制造、内外销兼顾、知识密集型转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再次,要打造世界一流中央企业,必须大力实施蓝色发展方略,向布局全球化、行业高端化、文化兼容化拓展。

  胡锦涛同志重申,“我们将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继续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基于中央领导的号召,并借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提出的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我提出“蓝色发展方略”。“蓝色”是充满梦幻的色彩,象征深邃、遥远、博大和智慧、科技。实施“蓝色”发展方略,从目标标准角度看,就意味着要实现布局全球化、行业高端化、文化兼容化,也就是推进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全球领域拓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很难想象,一个世界一流强企只是一个偏安一隅、只能在某个国家内部充“老大”的企业。

  所谓布局全球化,就是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培养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全球化。深化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国际竞争规则,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中央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强企,就必须在市场抢滩中,以高度的敏锐性发掘商业机会, “快人一拍”当唯一,以高超的竞争能力和国际知名品牌美誉,“胜人一筹”争第一。总之,中央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当第一,在全球也要“数一数二”。

  所谓行业高端化,就是要依靠突出的主业和产学研体系,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有重大技术突破,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端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握国际技术标准制订的话语权,抢占技术制高点,进而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占领行业制高点,体现影响力。

  所谓文化兼容化,就是要依靠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强大的母子文化管控,在坚持“一主多元”原则和坚持核心价值统一的前提下,通过兼容并蓄本土人才、文化等措施,实现整个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协同。

  从操作角度看,中央企业要打造世界一流强企,要通过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以增强体制活力,完善集团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文化管控体制以增强集团合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以增强政治定力,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和谐发展战略,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本文摘自《企业管理》杂志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