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人民日报:中国化工 做新兴产业领头羊

来源: 2011-12-14
分享到:

  2010年,我国决定重点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央企,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率先应势而动,在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两大产业均取得不少成果。


  “我们相信,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创新。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和责任所在。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化工集团就一直致力于发挥在行业内的创新引领和带动作用。”


  千吨级芳纶Ⅱ生产线试产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2011年5月,成都,在中国化工集团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新材料基地,机器的隆隆轰鸣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20多年的研发积累,凭借16项核心专利技术,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芳纶Ⅱ生产装置试产成功。芳纶完全依赖进口、在诸多关键性制造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芳纶是一种高性能有机纤维材料。芳纶Ⅱ作为其中一种,具有高强度、耐高温、低密度等特点,用途非常广泛。然而,芳纶Ⅱ核心技术长期被少数外国企业高度垄断,我国只能全部依赖进口。


  “必须打破国外垄断,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芳纶Ⅱ生产线!”中蓝晨光院长曹先军决定无论如何要实现芳纶Ⅱ的国产化。研发团队组建后,先后考察了国内外30多家制造企业,对关键工艺设备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关键设备的产能、技术要点、可操作性等进行了充分论证。


  “技术创新是首要的,但产业化的过程也很关键。我们收购的很多企业中,收购之前都是因为反复试车仍然不能使其创新技术产业化,最终禁不住拖累而倒下的。”任建新说,“我们可以说是举全集团之力,当时把最有经验的工程化人员都调集到中蓝晨光。他们非常辛苦,经常是‘三班两倒’的高强度工作。”


  苦尽甘来。曹先军介绍,千吨级芳纶Ⅱ生产线预计每年将可创造利润3500万元。


  建成世界最大蒸汽回转干燥机组,填补国内空白


  在节能环保产业,中国化工集团也有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成果。


  今年9月,中国化工集团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蒸汽回转干燥机组。这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干燥机组,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全部由中国化工集团自主完成,填补了该领域国内大型装置关键设备的空白,使石化产业的干燥设备采购成本降低了50%。


  天华研究设计院院长肖世猛介绍,干燥机组是一种节能环保装置。“含水量高、热值低的劣质煤,通过干燥即可达到提高热值和燃烧效率的目的。因此,先进、高效、节能型干燥工艺和装置可以使电厂不再依赖优质煤种,从而有效缓解电煤荒。同时从燃煤中干燥出的水分经过纯净回收,还能为空冷发电机组及海水冷却发电机组供水,或对外供水。”


  过去,大型干燥机组仅有少数发达国家能生产,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存在使用寿命短、蒸汽凝液排放不畅等诸多问题。如今,中国化工集团自主研制的大型干燥机组不仅使用寿命更长、处理能力更大、密闭性能更好、热效率更高、运行更加平稳可靠,而且已广泛应用于煤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电力、环保等领域,大大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率。以其与钢铁行业合作研发的干燥装置为例,每台每年可节约相当于1万吨标准煤的能源。


  截至2011年8月,中国化工天华院出品的大型干燥机组累计产值已达10亿元,出口到了比利时、美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


  培育创新文化、健全创新体系、发现创新人才


  中国化工集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还有很多。


  他们建成了多项工程塑料生产装置,扭转了我国工程塑料对外依存度大的局面,打破了国际高价垄断。


  他们首创了微滤、纳滤和反渗透三大膜主流技术,从根本上扭转了这类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他们的氟树脂、氟橡胶生产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氟橡胶产能位居世界第二。


  ……


  “中国化工集团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所作为,得益于我们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任建新说,“中国化工集团共有3000多项发明专利,每年的创新和研发投入都超过了销售收入的2%,而且比例还在不断提升,目前已达2.7%,‘十二五’期间将增至3.5%。”


  任建新说,创新有三个重要环节:文化、体系和人才。


  中国化工集团首先培育了失败包容和协作创新的文化。“创新有风险,但是央企有责任承担这个风险。”任建新说。


  比较完备的创新体系,则是中国化工集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硕果累累的秘诀。“创新体系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三个机制。”任建新说,“我们通过并购,增加了1000多项专利,都是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原始创新体系建设,中国化工集团有24个科研院所,我们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人才,聚拢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另外,一项技术的成熟,单靠某一家企业往往是不行的。因此,我们也建起了集成创新体系,不仅集团内部团结协作,而且经常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共赢。”

 

  (本文摘自2011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