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创新为青春增辉

记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刘庆宽

来源: 2017-05-11

入职的第六个年头,来自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的刘庆宽已从一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空调采暖系统项目负责人。出生于1989年的他是一名准“九零后”。

伊拉克动车组、缅甸机客车、刚果(金)客车……刘庆宽用日益精湛的专业知识在公司出口项目中展现了作为,成为青年人的榜样。日积月累的工作业绩为刘庆宽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几年间,他先后获得多项专利,在科技项目研发中亦多有斩获,胸前的那枚优秀共青团员奖章也从三年前的市级荣誉变为了现今的全国荣誉。“寻求创新,步步为营”是这位年轻人一路走来最深刻真挚的体会。

“设计的核心在于打破和超越”

近年来,刘庆宽在新项目中大胆突破常规的制冷、采暖方式,将绿色、轻量化以及客户体验等因素均纳入设计的考量中去。

为伊国乘客“送清凉”。回忆起自己所参与的首个出口项目,刘庆宽如数家珍。2012年,伊拉克动车组正处于攻坚的关键时期,因为还要兼顾其他的客车加改工作,刘庆宽每天的时间被一分为二。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奔波于相距近四十公里的两个厂区之间。由于客户对空调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内车辆所搭载的空调对于产品设计没有参考价值,刘庆宽用流体力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计算研究,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完成了空调产品的设计。最终,伊拉克动车组的空调机组在伊国的炎热气候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在炎热、多尘、风暴、大气腐蚀等条件下运行良好,成为了项目创新中的一大亮点。央视曾以“无惧战火,中国动车驶入两河流域”为题,专题报道了四方有限公司售后团队,动车组优异的性能和售后团队高效的服务得到当地乘客的交口称赞。

为“流动的医院”把脉问诊。健康快车被称为“流动的医院”,投入运行二十年以来使贫困地区的数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作为手术用车,车辆对空调系统的净化过滤功能要求极高。空调滤网需要定期更换,原有的设计在更换滤网时要拆卸回风道,效率很低。刘庆宽打破思维束缚,大胆对原有结构进行改造,经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并进行了多次的试验,巧妙地在狭小的空间里实现了结构设计的创新,通过转动调节轴带动转轴一起转动,进而转轴带动活动叶片并打开和关闭活动叶片。在需要更换滤芯时,通过拆装内框,可方便更换设置在滤芯安装架中的滤芯,保证送风质量,最终实现了装卸方便、风量可调的目的。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专利就是我的勋章”

工作中的刘庆宽喜欢琢磨,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乐于钻研的习惯。哪个才是最优方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最高效?刘庆宽总是思考着类似的问题。接连不断的研究成果让他成为了一个“专利达人”。

工作中的刘庆宽发现,列车上水箱的注水管设置在车厢底部,而注水管一般与洗手间、卫生间等紧邻,为防止排放污水污染注水管,通常采用漏斗形的罩体将注水管遮挡住,但事实证明防污性能较差。经过认真的研究试验,他设计完成了防溅式防尘罩,将注水管封闭在一个密闭空间中,有效防止来自各个方向的污物。该防溅式防尘罩设置在列车车厢底部,对安装的空间要求很低,实现了体积小、造价低的目的。而这正是他的第一个专利。

防风沙通风器、轨道客车可调可拆风口、可调式风口……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对专业钻研的不断深入,刘庆宽的专利也越来越多。“我并不看重荣誉,专利就是我的勋章”。

一名优秀的“多面手”

生活中的刘庆宽憨厚老实,但略显木讷的外表,丝毫掩盖不了他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睿智。

广州局的25B改25G项目是公司设计加改的重点项目。面对生产时间紧张,加改任务繁重的困难,刘庆宽扎根一线,与生产系统同作息,现场分析、快速决策,帮助项目团队在17天时间内完成了全部14辆车的生产任务。这是他迅速果决、善解难题的一面。

出口伊拉克动车组各方面的设计参数要求较高,在整车完成后须进行连续长时间的实验验证。为了加强对试验参数的理解,提升业务水平,刘庆宽经常跑到实验中心,观察、研究、讨论,有时一呆就是一整天。正如刘庆宽所说,在锤练中蜕变成长,是痛苦的,但最终会是充实的。这是他饱经历练、近乎偏执的一面。

由于电加热型号较多,为提高工作效率,刘庆宽将所有型号电加热器的正视图及左视图进行了1:1绘制和整理;将大铁路空调机组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总结出了一套空调机组安装图。这是他心思缜密、工作高效的一面。

生活中的刘庆宽是简单的三点一线,但工作中的他是一名优秀的“多面手”。只要企业和工作需要,他总是能够全力以赴地展现出工作需要他展现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