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创新之“圆”——产业集群促领跑

来源: 2012-08-28
    “喂,株洲所XXX工工程师吗?请通知你们的技术项目负责人一个小时内到我这里就XXX车辆的项目推进一起开个会。”
  对于这样的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并不陌生,每当新车研制的关键节点需要紧急协商推进时,株机公司、株洲所、株洲电机公司三家兄弟单位的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在一个小时候内迅速聚集共同解决问题的现象司空见惯。
  “3公里的车程,最快,也许就一杯咖啡的功夫吧!”刘友梅院士为何特别突出这个时间概念呢?
  刘友梅院士有着这样的解释:轨道交通装备是一个讲究高度协作的产业,而对于问题解决的反应能快到十几分钟,国内外同行能有哪个地方的企业反应如此迅速,这就是中国南车株洲基地在产业效率上的优势,从整车、到核心零部件再到重要零部件,拥有一揽子系统解决的便利和密切协作的优势。
  “我们出去参与市场竞争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集团军作战!”刘友梅院士形象地比喻说,这样的优势在中国南车基地对外市场竞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举例道,2010年初的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项目竞标中,业主基于早日实现车辆运营解决交通燃眉之急的考虑,提出制造方必须在一年的时间内开始交付首列城际动车组,而国际上惯例是——新车的研制周期一般为1.5年到3年,参与竞标的一家国外企业表示——交货期免谈!
  而株机公司基于株洲所、株洲电机公司以及围绕在田心周边方圆3公里内的配套优势,通过认真的研究,得出了一年内实现交货是可行的结论,产业集群效率的优势从而助推近40亿元人民币的马来西亚城际动车项目订单花落株机公司。
  不单是效率上的优势,刘友梅说,土耳其伊兹米尔市轻轨列车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该轻轨列车由于要适应当地蜿蜒的地形环境必须采用铰接式转向架技术,而另一方面,由于牵引传动系统、电机、变压器等核心部件国际采购交货周期的漫长,将带来交货期的不可预期。
  可喜的是,客户基于对中国南车基地三家在技术能力上的信任,不仅将订单交给株机公司,而且最终同意采用株洲所、电机公司的牵引传动、电机、变压器等核心部件。
  一年多后,株机公司的铰接式转向架研制成功了,株洲所的牵引传动系统、株洲电机公司的电机等成功装车了。如今,所有的伊兹密尔轻轨列车均漂洋过海,承载起为当地居民出行服务的重任。
  刘友梅说,作为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我们并不排斥国际化采购,一列电力机车、城轨车辆拥有零部件上万个,但是如果大部分靠外部采购,在核心部件和技术上依赖别人是不可想象的,一旦出现批次问题,就会陷入受制于供应商的尴尬境地。
  记者了解到:株机公司,在长达74年的发展历史,始终作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老牌劲旅和领军企业;株洲所,作为我国牵引电传动及控制技术及产业化的佼佼者,53年辉煌岁月,成就中国机车“机芯“事业的卓越品牌;而株洲电机公司,作为中国轨道交通电机产品的新锐力量,正展现其广阔的发展潜力。
  细细品尝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核心元器件、到核心系统,再到整车系统集成,在田心方圆3公里的沃土上,形成轨道交通产品完美的闭环产业链,上演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完整生态,构筑了中国轨道交通领域最具战斗力的产业航母,2011年,在中国南车总计823亿元的销售收入中,株洲基地的这三家企业就占了其中超过40%的比重。
  产业集群的形成,必然带来资源集约、人才集约、市场集约、信息集约和文化集约。集约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同样的企业文化感召、雄厚的技术和人才实力,共同的市场目标,使得中国南车在株洲地区一体化的产业链巨大优势和活力得到最充分释放。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所涉及的范围之大、分工之细,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法比拟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完整地掌握全套技术及市场,况且同类市场也有高中低端之分,正是要去满足不同品类的市场,不同层次的市场的需求,才需要产业集群。
  2008年,金融危机萧瑟的寒流袭击全球,全球实体产业深受影响,为应对危机、铁路的投资计划成为拉动需求、抗击寒流的一记重拳。很快,一项关于尽快启动大功率交流传动六轴7200千瓦电力机车研制任务落在株洲三家企业的肩上,巨大的市场需求,赋予了以株洲基地大功率电力机车产业集群新的历史使命。
  按照传统的做法,一款新型机车从研制到投入使用,一般要经过立项、样车设计、试制、试验、运用考核、小批量、批量应用等环节,时间至少三年以上,然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中国南车在株三家企业协同作战、握指成拳、一气呵成,用半年的时间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72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创造了世界机车研制史上最快的速度,被业界誉为“中国铁路的骄傲”。
  这就是中国南车株洲产业航母无可挑剔的技术底蕴和人才实力、成熟的产业链条以及专业的制造水平的集中体现。
  这仅仅是三家企业紧密合作的典范之一,从1958年株机公司研制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1型开始,到第一台交流传动AC4000原型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高速动车,再到中国第一列自主产业化的高端地铁车辆,无不看到中国南车在株企业合作共赢、相生相融的动人故事。
  株机公司,处在我国轨道交通整车制造企业的最上游,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已经从单一的传统的电力机车主业逐步向全系列轨道交通设备转变,产品涵盖大功率电力机车、中低速磁浮列车、城际动车组、储能式轻轨列车、100%低地板车、双源制地铁工程车等系列产品,在产能和产值方面排名行业前列。
  今天,超过5000台电力机车已从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开出,奔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国内实力最强、产品型谱最为完整的电力机车整车供应商,先后研制出从韶山型到和谐型系列的近40余种型号的电力机车,引领我国电力机车技术完成了从直流传动到交流传动、从普载到重载、从技术引进到产品出口的突破。
  而株洲所作为轨道交通机车整车关键部件牵引电传动、网络控制技术的领军企业,依托核心的牵引传动技术,实施“同心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85%以上的高科技成果的高速度转化,打造“以电为媒”从发电、输电到电力用户终端设备的“葡萄架”式的产业集群,以铁路机车电子、信息、轨道维护装备为基础,辐射延伸至工业传动、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发电、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工程机械等多元化产业集群。
  株洲电机公司作为我国轨道交通牵引电机的第一品牌,在轨道交通牵引电机、城轨地铁电机和风力发电电机、变压器等产业板块,其中机车电机和变压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城轨地铁产品达20%,风力发电电机达30%,整体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
  2004年以来,中国南车在株三家单位借助于中国铁路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托铁道部实施的六轴7200千瓦、六轴9600千瓦电力机车、时速200到300公里以上等级高速动车组等项目载体,共同赢得了铁道部2009年1000余台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大订单。
  在城轨装备产业,株机公司也率先以国内总承包商的身份打破外国公司长期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地铁项目中中标,城轨产业也迅速崛起为中国南车在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另一支奇兵。
  同时,株洲所和株洲电机公司作为核心部件供应企业,先后进入京津、武广、郑西、京沪等高铁市场,几乎全部参与铁道部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市场。
  株机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宗祥指出,中国铁路电气化的核心技术产业在株洲,中国南车株洲基地拥有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行业仅有的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丁荣军,拥有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和两家上市企业公司,完全建立了从关键核心元器件到核心部件、核心系统再到整车系统集成的闭环高端产业链,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养科技、以科技促产业”的良性循环道路。
  徐宗祥说,一般而言,围绕在主机厂周围的配套率能达到40%就很不错了,而在这里,除中国南车的三家企业外,周边还有数十家供应零部件实施配套的企业。以中国南车株洲基地做一台电力机车为例,70%乃至90%可以在这方圆3公里内配套完成,这样的产业配套率几乎高出国内外其他地方的一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
  在2009年以前,株洲市的龙头产业为冶金与化工,并诞生了株洲市的首家百亿企业。而自2009年起,随着中国南车株洲基地的飞速发展壮大,株机公司、株洲所分别迈入百亿企业的俱乐部,连续3年,排行前三的就有两家为中国南车株洲企业。
  2011年,中国南车株洲基地三家单位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20亿元,株洲市整个轨道交通产值超过4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以占四分之一的比重成为株洲市第一大产业。
  2年前,株洲市委、市政府曾提出在“十二五”末期形成以中国南车株洲基地三家企业为核心、规模过千亿元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巧合的是,适逢株洲市在全市公开征集城市精神,结果,符合城市特征、产业的特征的“火车头精神”以最高的票数被确定为株洲的城市精神。
  今天,当市民在株洲市一桥桥头漫步时,不远处的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静静地伫立于湘江河畔,成为这座城市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
  数十年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让这里盛名远扬,而如今,产业多元集群已是生态莽原,中国南车株洲基地的人们在展望着更美好的未来。
  不仅在传统优势的轨道交通产业上保持领先地位,中国南车株洲企业在新兴产业也加速推进,在电动汽车产业、风电产业、新材料产业,株洲所、株洲电机公司依托轨道交通装备的优势进行延伸,中国南车株洲基地企业每建立一个新的产业,就积极在身边悉心培育配套的产业链。
  傅维臣是株机公司设在昆明城轨车辆生产基地的总经理,中国南车株洲基地的人聚会时,都调侃他为“基地一号”,有一就肯定有二号,而基地二号就是株洲所设在昆明公司的总经理。看似玩笑的背后,它所折射的是——不论是株洲本部,还是异地的项目建设,中国南车的主机厂走到哪里,产业配套就做到哪里,产业集群的优势就带到哪里。
  2010年,中国南车一举拿下了国内60%以上的城轨车辆项目订单。产业集群促领跑,是中国南车株洲基地傲视同行的重要法宝。
  来源: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