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下线

Release time:2020-10-22 Source:
Color vision protection:

   10月21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下线。列车设计运营速度400km/h,并且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轨距、不同供电制式标准的国际铁路间运行,具有节能环保、主动安全、智能维护等特点,是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装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健林,中国科学院翟婉明院士、方岱宁院士,中国工程院陈纯院士,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副主任袁建湘,高新司能源交通处处长武平,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吴德金,国铁集团科信部副主任齐延辉,国资委科创局科技处副处长文彬,中南大学副校长陈春阳,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孙守光,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建武,大连交通大学副校长陈秉智,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陈维友,中国中车副总裁王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润等,以及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和媒体记者参加仪式。仪式由公司总经理王锋主持。
  仪式在全体与会人员观看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视频中拉开帷幕。公司总工程师沙淼从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科研成果和样本技术方案等三方面介绍了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研制情况。
  王军在致辞时表示,“400km/h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项目,承载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将作为我国“十三五”轨道交通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车辆的成功研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满足国内外市场多样化需求技术和产业化能力,体现出我国在高速铁路装备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方面的综合实力,对于我国高铁持续创新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形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后,袁建湘、陈维友、吴德金分别致辞,希望中国中车和各项目参研单位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佳绩,不断开发出高质量产品,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曹健林在致辞时说,此次聚集的国内交通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目标,针对智能交通发展探寻新思路和新途径,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继续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绿色生态、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
  在热烈的掌声中,曹健林、翟婉明、方岱宁、陈纯、吴德金、袁建湘、陈维友、齐延辉、文彬、王军、王润共同为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样车剪彩。
  最后,全体嘉宾登上列车,共同感受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的独特魅力。
  据悉,目前全球有四大轨距标准(标准轨距1435mm、俄式宽轨1520mm、欧式宽轨1676mm、米轨1067mm),普通列车在不同轨距的国家间从事跨国铁路运输时需要在过境前更换列车转向架,过程中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和成本。经过持续攻关,项目团队研制出高速动车组变结构走行系统,通过使用变轨距转向架,列车可以在行进的过程中完成变轨运行,极大提高了跨国联运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列车还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50°C温度条件下运营,并且可以满足不同牵引供电制式和铁路运输标准,在覆盖全球90%的铁路网上实现互联互通。
  绿色节能环保是高速动车组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采用“多目标均衡综合节能技术”,列车在同等运行速度条件下人均能耗每公里降低10%,噪音降低2分贝,这意味着当列车以400km/h运营时,能耗与噪音水平与350km/h的高速动车组相同,在提升速度的同时并不增加能耗,堪称节能环保的绿色列车。
  安全性是高速动车组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应用智能复合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特征提取技术,列车可以实现运营状态下的智能评估、状态诊断和预警报警。同时通过车载设备、车地数据传输、地面系统,可以构建车地一体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平台,为列车运营和维护提供决策建议,实现主动安全保障和智能维护。
  2016年,国家科技部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中率先启动“400km/h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作为我国轨道交通科技创新的标志性项目。在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和高技术中心的精心组织以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由中国中车组织开展,中车长客牵头联合30余家产、学、研重点单位,相继在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变结构走行、牵引变流、列车运行多目标优化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构建了具有代际特征的设计、制造、试验技术平台,并且最终形成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的技术、标准、装备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