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珠海迎来“无辫”时代

来源: 2017-08-16

2017年6月13日上午9时,这一刻将被历史铭记。随着“开车”指令的发出,一列满载乘客的“大脸萌”列车从珠海上冲小镇站始发,标志着由中车中车大连公司工程总承包的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

四年前,一群怀揣梦想的中车青年远离大连,扎根珠海。珠海1号线从立项到正式开通运营,经历了种种波折。创业的艰难,守业的艰辛,四年的坚守,四年的风雨兼程,终于迎来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立志欲坚不欲锐

成功在久不在速

这是只争朝夕的4年。从规划到落户,从奠基到投产,由点及面,量变到质变。珠海现代有轨电车成为珠海公共交通的战略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珠海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步棋。

这是敢为人先的4年。从组装到调试,从改造到升级,有轨电车地面供电技术国产化实现了新突破、新战绩。现代化城市轨道车辆亮相南海之滨,一列列地面漂移的“大脸萌”俨然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1年11月4日,北车装备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5月17日正式更名为珠海中车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12年3月31日,在珠海富山工业园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珠海首个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项目正式落户。

——2014年,首列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漂洋过海从意大利而来。

——2015年,珠海基地制造的多列有轨电车驶入梅华路。

——2016年,地面供电系统升级改造竣工。

珠海团队中有一群怀揣梦想的有志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创新驱动,克服困难,直面挑战。从2012年基地奠基,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珠海中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12月基地建设正式动工,在厂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期,基地原址是个大鱼塘,地质偏软,在组织打桩过程中,挖出了大量淤泥,这无疑增加了建设的难度。中车大连公司城铁运营部党支部书记马建军对此颇有感触,“基地在整体建设完工后不久,因地质沉降,导致所有的地基都要重新进行加固。我们向管委会争取资金,购置近5万立方米的山皮石,用于填垫在建厂房的地坪。”功夫不负有心人,基地的泥塘逐渐填满填好,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2014年9月1日,基地形成初步生产能力并开始试生产。2014年11月7日,中国第一列采用地面供电制式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制造成功,并开始试运行。截至目前,珠海整体项目的各种手续、资料档案及建筑工程、配套工程、绿化工程和厂区电力工程基本完工。以有轨电车业务市场为切入点,致力于成为华南地区国际一流的城市轨道装备制造基地华丽登场。

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是中车中车大连公司首次以工程总承包方式承揽的有轨电车工程。项目由总承包方珠海中车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减少了业主的技术人员配制数,减轻了业主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把握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有效的控制项目总投资。珠海中车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中德介绍,“我们采用有轨电车施工总承包模式,以有轨电车为基点,凭借有轨电车车辆和供电方式的技术优势,通过差异化竞争,有效拓展了有轨电车相关工程领域,打造维保全产业链的市场模式,将产值做大,促进了公司向多元化发展。”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珠海现代有轨电车是国际上首条采用地面供电系统吸附式供电的商业运营项目,地面供电系统源自意大利安萨尔多的创威TramWave技术,这一全球独有的地面供电系统,不需吊挂电力网,无视觉污染、绿色节能环保。

由于中国与意大利两国之间的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意大利原装的首列车运抵珠海调试时,出现了“水土不服”,珠海团队并没被突如其来的“下马威”吓倒,而是根据珠海实际情况着手对其技术改造,逐步使它成为“中国化”的列车。后来,由于前10列车生产的物料均来自意大利,受物流因素等影响,使车辆在生产过程中时常面临物料不足等情况。为保持进度,“珠海中车”加强物料动态管理、合同执行,协调外发空运及国产化公司加紧生产,填补了外发供货的空缺。

珠海的气候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一连多天的大雨量、超高温,导致现场施工难以持续进行,台风季节也对施工进度造成较大影响。对此,“珠海中车”加大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延长对运输系统和设备的调试时间,系统可靠性与日增加。

施工中还要处理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珠海1号线首期工程正线的施工与沿线的四个道路改造标段施工相互交叉作业,此外还需要与沿线的市政、煤气、电力、通信、给排水、国防电缆等各类管线统筹协调,交叉面广、协调因素多、施工现状复杂。珠海团队协调统筹,密切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同时在各控制节点、工序、工期的区段加大人员与设备投入。

创威TramWave的技术,是在两条轨道间修一条供电系统,由地下、地上两部分组成,地下为供电模块,地上为磁性受电靴,装在列车转向架下。起初,列车在过路口道岔时供电衔接不上,列车遇到这样的道岔时不时要“罢工”。为此,集团专门成立中车专家组,集中集团的技术力量解决珠海有轨电车所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大量试验后,中车专家组进行了技术优化,提出集电靴增大磁极面积、改造逆流装置、增加排障器、增加储能电容等措施,提升模块的供电能力,实现供电系统的应用性。在突破瓶颈的同时也有创新思路,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就是引进、消化、吸收、超越。回想起参与技术升级的经历,中车大连公司总经理助理高洪光记忆犹新,“经过引进技术再创新,珠海电车的可靠率正不断提高,现在从海天站到上冲只需要用17分钟,而过去,则需要一个小时。而且电车跑起来也更顺畅、更舒适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珠海1号线是地面供电现代有轨电车建设的示范线,线路网络化后,将极大缓解珠海的交通拥堵现象。零排放、大运量的交通出行,是宜居城市珠海发展的目标。有轨电车对珠海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从渤海湾到南海边,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中车集团和中车大连公司正以珠海为探索要地、逐步向地铁整车制造及其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延伸发展,从而辐射全国。

四年来,珠海团队一路走来艰辛与希望并存。他们见证了制造基地从泥塘上拔地而起,体验了有轨电车由零部件组装到新车奔驰,他们深刻体味了珠海人民从满心质疑到满怀期待的全过程,他们也从刚毕业的学生成长为公司的顶梁柱。很多人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在珠海工作,他们把全部青春和热情播洒在珠海基地和珠海1号线的建设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战场上”,岿然不动。超越始于一颗匠心,突破源于执着坚守,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印证着呕心沥血与废寝忘食。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工程,用脚步丈量着线路。在距离大连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他们坚守事业、不忘初心。四年来,珠海团队抢晴天、顶高温、战雨天,珠海基地和珠海1号线的建设日新月异。

在珠海项目建设和技术攻关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努力、奋斗、奉献,又有多少人苦过、累过、哭过,大家也曾有过迷茫,有过怀疑,甚至想过离开、想过放弃。但是始终鼓舞他们走到今天的是中国高铁工人精神与中车企业文化的力量,拨开云雾、终见日出。不抱怨、不服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铿锵誓言,将永远支撑中车大连公司不畏艰难、行稳致远。(贾慧 邢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