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连日报:用沸腾铁水铸就实业之光

———记大连“时代楷模”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毛正石

来源: 2018-01-02

邢毅 本报记者李楠

    他有一副火眼金睛,1400多℃的铁水,凭眼力就能控制10℃以内的温差;他还有一副大胆子,越是遇到大难题就越来劲儿,没人敢接的活儿他敢接……他就是走进央视《新闻联播》的“大国工匠”、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铸锻分公司高级技师毛正石。2017年元旦期间,毛正石更是在纽约时代广场“全球第一屏”亮相。荣誉和掌声的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和体会的匠心熔炼与匠魂塑造。

    “工匠精神是那些有成就、有担当的优秀员工具备的优良特质,是一种能够激励大家努力工作和学习的优良品格。”从事铸造工32年的毛正石,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对工匠精神又有怎么样的深刻诠释?

    专注坚守 “翻砂匠”干出大事业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是空气中漫天飞扬的灰尘,长时间工作的人必须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没有十年的功夫,不敢说你懂铸造;没有二十年的功夫,不敢说你行。”毛正石坚信,只要刻苦用心,“翻砂匠”也能做出大事业。

    经他潜心研究创造出的整铸机体预埋芯承浇注操作法,被列入企业首批十大先进操作法之一,连老外都承认:“你们的铸造工艺比我们先进多了。”265柴油机整铸机体是中车大连公司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的关键项目,对方专家曾这样说:“我敢打赌,你们前6台不可能试制成功,我们前9台试制时全报废了。”毛正石认真琢磨试制第一台机体中的技术难点,第二台就成为合格产品——“一定让老外还给我们应有的尊重!”

    随着时间的沉淀,毛正石体会到,铸造师并不是“傻大黑粗”,更像是一个精练的狙击手。狙击手要测算出周围环境复杂的参数,然后发出致命一枪。而技艺高超的铸造师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气压、材料等等复杂因素,再凭借经验选择适合的浇注点,才能铸造出合格铸件。没有万能的公式,只能凭悟性和经验,结果只在浇铸完成的那一刻才能见分晓。

    要做好一个产品必须要有长时间的研究和认真执著的态度,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才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专注坚守,是必须积累的过程,并无其他捷径可走。

    作风严谨  细微处方可见真章

    “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这是毛正石最常说的一句话。铸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有18人,工余时间敢跟他一起“打滚子”的没几个,谁心不在焉打牌毛正石会跟他急眼,更别说在工作上打马虎眼。

    在铸造车间,出废品似乎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事情,但废品率每高出一点点,就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损失。国际先进标准的废品率为3%,而毛正石要求团队追求的是1%。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后,共计完成70项重点产品的质量攻关与工艺改进,目前,车间废品率降为1.77%,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与往年9%左右废品率相比降低81%,几年来节约废品价值千余万元。

    铸件质量的好坏,浇注是关键。有经验的铸造师能通过铁水花的状态,判断出铁水的温度,掌握浇注的火候。2012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要用铸铁代替锻钢生产汽轮机叶片,“之前生产的铸铁最高检测标准是二级,就是用超声波探伤,允许有大拇指盖儿大小的缺陷,现在升级到一级,一点缺陷都不能有。”毛正石说,关键的突破点是温度,为了控制温差从四五十度缩小到10度以内,需要在铁水花大小超过2.5厘米,不到3.5厘米时浇注。铁水产生的强光对人眼有很大的伤害,通常浇注时铸造师要佩戴墨镜,但为了看清铁水花,毛正石只戴普通防护眼镜。

    挑战的成功为公司创造了上千万元的产值。公司之所以敢于接下这笔全世界没有几家公司敢接的生意,就是因为毛正石掌握着独门秘籍。但仅仅只有技术恐怕很容易被别人超越,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考虑个人利益得失的精神更加难能可贵。

    精益求精  极限是用来挑战的

    对每一件产品都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一个工匠必不可少的品质。它贯穿于职业生涯和整个生产活动当中,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意志磨砺,是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

    毛正石自打进入车间就喜欢挑战极限,对产品的质量把握细致入微。日积月累,毛正石带出了技术出类拔萃的高技能团队,在质量控制上,他要求几近苛刻,不合格的产品必须砸掉,刚开始他亲自去砸,不给其他人修复的机会,后来其他人自己砸,最终完全按照毛正石的作业标准严格执行,交付的产品都是“工艺品”。德国工匠对产品止于至善的追求,始终影响着毛正石。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这样才能赢得信誉和尊重。一流匠人能让客户感动,是非常了不起的,做出让人感动的产品,必须要有一流的工匠精神才能做得到。

    敬业守信  承诺不仅是靠嘴说的

    就业须敬业、敬业有事业。爱岗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前些年,企业接到某中日合资船厂一个试验台底座订单,单件重达30多吨,安徽一个厂家做了40多个全部报废了。领导要求毛正石第二天一大早就拿出工艺方案来,由于没有任何经验,毛正石感到压力非常大。当天下午,毛正石在简单的晚餐后,对照图纸抓紧研究,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凌晨,终于琢磨出成熟的解决方案,转天,毛正石又跳到铸型里,反复研究如何保证产品工艺质量,由于过于劳累,他不知不觉睡在了铸型里。

    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其实,为国家争气,彰显的是大国工匠的家国情怀,忠亦是孝。毛正石把企业当成他成长的沃土,把铸造作为他实现人生价值的伟大事业,忠实履行回报公司和社会的真诚承诺。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只有敬业守信,打造精品,也才能赢得客户和市场。

    推陈出新 铸造也是高端领域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事情,也是技能人才、工匠的职责所在。1986年,工厂接到一个重达一吨半的铸件订单,而在此之前做的都是几十公斤的产品。当时全厂没有一个熔炼炉够用,而入厂才一年的毛正石,盯上了厂子里荒废多年的一个八角熔炼炉。他大胆启用这个炉子,成功帮助工厂完成了产品的升级。自那时,在他身上就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让毛正石感触颇深的是,在技校学的很多知识都早已过时了,他认为学习要学方法,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平凡的生产一线不断创造劳动价值是创新,改善提高和解决问题同样也是创新。

    正是在这一信念驱动下,毛正石曾在的机体班也形成浓郁的创新氛围,解决机床类铸件工作台底座缩松问题,每年节约价值20多万元;采用外冷铁解决柴油机机体冒口根部缩松问题,使产品工艺出品率由70%提高到81%。近几年,在毛正石的带领下,铸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保持开放的心态,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从铸造的工艺、手段到新材料的应用、试验等方面反复尝试和突破,不断走向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

    高精尖工业也好,基础性工业也罢,不论什么行业,只有多动脑筋、大胆创新,才能掌握更多更新的核心技术与技能,才能拥有“独门绝活”,成为行家里手、时代先锋。

    在很多人看来,作为大国工匠,毛正石已浇铸出成功的人生。但毛正石总觉得,距离浇铸成功的那一刻,还差“传承”这一个指标没有完成。一个铸造工匠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打磨,一个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更要有持续性,他希望能在通用操作标准的制定,带徒弟等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他掌握的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忠诚态度传承下去。